1) Some Views on Zhu Xiang s Poems
论朱湘的诗作
3) On Zhu Xiang s Poetical Thought
论朱湘的诗学思想
4) Zhu Xiang's poetics
朱湘诗学
6) Zh u Xiang's poems and Qu Yuan's poems
朱湘和屈原的诗歌
补充资料:朱湘(1904~1933)
现代诗人。字子沅。祖籍原为湖北,后迁入安徽太湖县,出生于湖南省沅陵县。1919年入南京工业学校预科学习一年,受《新青年》的影响,开始赞同新文化运动。1920年入清华学校,参加清华文学社活动。1922年开始在《小说月报》上发表新诗,并加入文学研究会。此后专心于诗歌创作和翻译。1927年9月赴美国留学,先后在威斯康辛州劳伦斯大学、芝加哥大学、俄亥俄大学学习英国文学等课程。那里的民族歧视激发了他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他幻想回国后开"作者书店",使一班文人可以"更丰富更快乐的创作"。为家庭生活计,他学业未完,便于1929年8月回国,应聘到安庆安徽大学任英国文学系主任。1932年夏天去职,飘泊辗转于北平、上海、长沙等地,以写诗卖文为生。终因生活窘困,愤懑失望,于1933年12月5日晨在上海开往南京的船上投江自杀。
朱湘1921年在清华学习期间开始新诗创作。初期作品多收在诗集《夏天》(1925)中。作品《小河》等风格纤细清丽,技巧还较为幼稚。1925年以后,自觉追求新诗音韵格律的整饬,曾于1926年参与闻一多,徐志摩创办的《晨报副刊·诗镌》的工作,提倡格律诗的运动,并发表"我的读诗会"广告,努力实践诗歌音乐美的主张。他的第二部诗集《草莽集》(1927)形式工整,音调柔婉,风格清丽,《摇篮歌》、《采莲曲》节奏清缓、动听。他的著名长诗《王娇》,注意融汇中国古代词曲及民间鼓书弹词的长处。这个诗集标志他诗歌创作的日趋成熟。朱湘出国前后的创作较多接受外国诗歌的影响,对西方多种诗体进行了尝试。其中《石门集》(1934)所收的70余首十四行体诗,被称为是他诗集中"最有价值的一部分"(柳无忌《朱湘的十四行诗》)。
朱湘还写过不少散文随笔、诗歌批评,翻译介绍了不少外国名诗。他曾用"天用"的笔名在1924年《文学周报》上开辟"桌话栏",发表了关于《呐喊》、《红烛》等书评。他的著作还有:诗集《永言集》(1936),散文和评论《中书集》(1934)、《文学闲谈》(1934),书信《海外寄霓君》(1934)、《朱湘书信集》(1936),译作《路曼尼亚民歌一斑》(1924)、《英国近代小说集》(1929),《番石榴集》(1936)。
朱湘1921年在清华学习期间开始新诗创作。初期作品多收在诗集《夏天》(1925)中。作品《小河》等风格纤细清丽,技巧还较为幼稚。1925年以后,自觉追求新诗音韵格律的整饬,曾于1926年参与闻一多,徐志摩创办的《晨报副刊·诗镌》的工作,提倡格律诗的运动,并发表"我的读诗会"广告,努力实践诗歌音乐美的主张。他的第二部诗集《草莽集》(1927)形式工整,音调柔婉,风格清丽,《摇篮歌》、《采莲曲》节奏清缓、动听。他的著名长诗《王娇》,注意融汇中国古代词曲及民间鼓书弹词的长处。这个诗集标志他诗歌创作的日趋成熟。朱湘出国前后的创作较多接受外国诗歌的影响,对西方多种诗体进行了尝试。其中《石门集》(1934)所收的70余首十四行体诗,被称为是他诗集中"最有价值的一部分"(柳无忌《朱湘的十四行诗》)。
朱湘还写过不少散文随笔、诗歌批评,翻译介绍了不少外国名诗。他曾用"天用"的笔名在1924年《文学周报》上开辟"桌话栏",发表了关于《呐喊》、《红烛》等书评。他的著作还有:诗集《永言集》(1936),散文和评论《中书集》(1934)、《文学闲谈》(1934),书信《海外寄霓君》(1934)、《朱湘书信集》(1936),译作《路曼尼亚民歌一斑》(1924)、《英国近代小说集》(1929),《番石榴集》(1936)。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