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民歌的浮与沉
1)  The Historical Vicissitude of the Chinese Folk Songs
民歌的浮与沉
2)  On Dreariness of the Folk Song
论民歌的沉寂
3)  Tang Sancai s Sinking and Floating
唐三彩的沉与浮
4)  Die deutschen Volksparteien im Wandel
德国全民党的沉浮
5)  follow the trend; swim with the tide
与世浮沉
6)  Meditation and Song
《沉思与酣歌》
1.
An Analysis of the Accordion Music Meditation and Song;
民族音调与西洋曲式的完美结合——手风琴曲《沉思与酣歌》分析
补充资料:唐三彩
唐三彩

    中国唐代发展起来的多色铅釉陶器。主要产地在中国洛阳和西安等地。釉为硅酸铅玻璃,釉色以红、绿、白3色为主,兼有蓝、黄、褐、紫等色,在同一器物上交错使用,称之为三彩。
   西汉武帝时,中国已有了以铜、铁着色的绿、黄褐、棕红、酱色等铅釉陶器。唐代还发现以钴、锰等着色时得到蓝、紫等不同色调。人们的审美观念趋向于丰富多彩,因此集雕塑、陶瓷、色彩艺术于一身的唐三彩应运而生。这类产品不仅受到国内达官显贵的喜爱,还销往国外。现印度尼西亚、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埃及、苏丹、日本、朝鲜等国家都有中国唐三彩的遗存品。中国唐三彩的外传,促进了一些国家的彩陶生产。
    
   

唐三彩骆驼载乐俑

唐三彩骆驼载乐俑


   
   唐三彩的制作盛于唐开元时期,天宝之后逐渐衰落。但作为一种工艺技术并没有失传。以后的辽三彩、宋三彩均是受其影响而发展的,风格转为清秀,品种、数量远不及唐时之盛。到明、清两代,三彩釉的使用转移到了琉璃瓦、脊上。
    近代仿制唐三彩是20世纪初开始的  。1904年开始修筑陇海铁路,修至洛阳附近时,掘开了许多古墓,在唐墓中出土了大批三彩器物,人们便开始进行仿制。1954年扩大了仿唐三彩的生产  ,但仍未脱离作坊形式  。1966年停止生产。1972年,洛阳恢复了唐三彩的生产和出口。中国仿唐三彩产地除洛阳、西安外,北京、山西也有少量生产。全国仿唐三彩的年总产量约100万件。
   唐三彩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雕塑和釉色两个方面。唐三彩的造型以丰满浑厚见长,同时也揉进了清新秀柔。其雕塑手法洗练明快,写实为主,重在摄神。如仕女,大多丰肌秀骨;武俑则肌肉发达,短颈粗腰;文俑刻画得道貌岸然,表情肃谨。在动物中,以雄健的骏马和稳沉的骆驼最出色,其比例准确,线条流畅。唐三彩的铅釉釉色独特。釉料中含大量氧化铅作为熔剂,其高温时粘度低,烧成时易流淌。工匠们吸收了染织等工艺的技术,创造了梅花点等上釉手法,一件器物上红、白、绿、蓝等釉色交错施点,经烧制后各色釉互相渗融,浓淡相间,淋漓斑驳。同时铅釉使釉面光亮度增强,色彩更加晶莹玉润。
   唐代三彩以烧后呈白色或微红色的粘土为主要原料,以陶范为模  ,采用印坯陶瓷器成型方法  。第一次素烧温度约1100℃,素胎上涂施以由石英、铅丹为主要原料和以金属氧化物为色基的釉料,再在约900℃的温度中进行釉烧。
   仿唐三彩的生产多采用现代化陶瓷生产的设备和技术。如采用隔焰隧道窑、多孔窑烧制产品。已不再使用单一的粘土成型,而是用粘土、石英、长石等多种陶瓷器原料配合使用,使其胎质更为坚实。并且缩小了素烧与釉烧的温度差别(分别为1100℃和1120℃),使胎釉间的结合更趋密实。
   现代唐三彩的品种不仅有复制品、仿制品,还有与现代雕塑、色彩艺术相结合的各类创新作品,并被运用到建筑墙壁装饰上,成为三彩艺术壁画。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