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也说啬夫
1)  TO Talk"Principle"too
也说啬夫
2)  Sefu
啬夫
1.
Fresh Ideas on the Township Officials of Youzhi and Sefu in Han Dynasty
汉代乡官“有秩”、“啬夫”补论
2.
Another name of them was Sefu(啬夫), which meant men who could bring harvest.
有关秦代的传世和出土资料显示,秦代县行政主官称谓有三种:令、啬夫和守。
3.
They were consisted by Sanlao, Sefu, Youjiao and Xiangzuo.
两汉时期的乡官是以三老、啬夫、游徼和乡佐为代表的乡间低级官吏,他们虽然身份低微,却是在农业社会里联系广大农村和朝廷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桥梁,在汉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3)  Xiansefu
县啬夫
1.
The Meaning of “Xiansefu”;
重新定位“县啬夫”的思考
4)  oddly enough; strange to say
说也奇怪
5)  Also Talking About "田" (tian in pinyin)
也说"田"
6)  A Further Discussion on the Word Baiyi(白衣)
也说"白衣"
补充资料:啬夫
      秦汉常见的官职名称。起源较早,春秋时期已有此名。啬为穑的初文,啬夫本义为收获庄稼之人。作为一种官职,应始于乡邑啬夫一类接近农夫的下层官吏。战国时有些国家县邑之长或称啬夫。
  
  秦啬夫名目繁多,秦律称县令为县啬夫或大啬夫。除了这种治民啬夫,还有不少官啬夫,作为县一级属官的有田啬夫,掌管全县的耕地和农事;有司空啬夫,负责全县的土木工程和刑徒;有亭啬夫,主管全县有关亭的事务;又有仓啬夫、库啬夫、发弩啬夫等。
  
  汉代啬夫制度沿袭秦制,但也有不少变化。县令、长已不再称啬夫,官啬夫有逐渐减少的趋势。
  
  在众多的啬夫之中,乡啬夫的记载较常见。乡啬夫主管一乡诉讼和赋税徭役。据《续汉书·百官志》本注所载,大乡的啬夫由郡署置,秩百石,称为"有秩啬夫",省称"有秩"。小乡的啬夫由县任命,径称"啬夫"。
  
  秦汉啬夫都是某一地区或部门的主事者,其下常设有辅佐之吏,如乡啬夫下有乡佐。除大啬夫外,一般啬夫的秩品都比较低下,大体分为有秩和斗食二等。有秩刚达到最低秩禄,即百石,斗食则每日供给一斗二升。汉制,秩二百石以上为长吏,百石以下为少吏。啬夫属于少吏之列。县的官吏除令、长、丞、尉外,一般都是少吏,所以县属各官之长和乡的主管官吏多称啬夫,与县的等级相当的某些官署的属官之长,如其品秩是少吏,也常称为啬夫。如上林令所属的虎圈啬夫、掖庭令所属的少内啬夫和暴室啬夫等等,因此,啬夫实指一种头目之意。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