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元杂剧四期论
1)  ON THE FOUR STAGES OF THE MISCELLANEOUS DRAMA IN THE YUAN DYNASTY
元杂剧四期论
2)  The Drama of Four Masters
"元曲四大家"杂剧
1.
For the present, researchers pay much attention to collation, collection andhermeneutic on Yuan Drama, while the grammatical research on it is far away fromenough, thus we select the conjunctions on The Drama of Four Masters to do someresearch.
目前,对于元杂剧的研究,学术界较多注重于考校辑注、词汇训诂等方面,在元杂剧的语法研究方面还比较薄弱,因而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些努力,选择“元曲四大家”杂剧的连词作为论文的研究对象。
3)  On Prosperity of Yuan "Northern" Type Drama
论元杂剧的兴盛
4)  A Study of the Historical Drama in Yuan Zaju
元杂剧历史剧浅论
5)  tragedy of Yuan Zaju
元杂剧悲剧
6)  zaju of the Yuan Dynasty
元杂剧
1.
On the Poetic Characteristics of Zaju of the Yuan Dynasty;
略论元杂剧文体的诗化特征
2.
Taking relative theory in Aristotle s Poetics as a reference,the paper probes into recognition and reversal in zaju of the Yuan dynas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arative study.
"发现"与"突转"乃源自西方戏剧美学理论范畴的两个重要术语,本文拟以亚里士多德《诗学》的相关理论为参照,以元杂剧为具体考察对象,尝试从比较研究的视角切入,探究元杂剧中的"发现"与"突转"问题。
补充资料:杂剧
      古代戏剧样式。它是在前代戏曲艺术、说唱艺术尤其是在宋官本杂剧和金院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约在金末元初之际,经历了逐渐完备的过程而趋于成熟,到元朝统一全国之后,杂剧进入了繁荣时期。
  
  杂剧的体裁,首先是一本四折的形式,这是受宋杂剧演出时分为四段的影响。四折之外又可以加一、二个"楔子"。"折"相当于一场戏,但在一折中,场景却可有所变换。"楔子"的篇幅比较短小,通常放在第一折前,起类似序幕的作用;也有放在两折之间作为剧情的过渡,它是四折一本形式的重要补充部分。个别杂剧亦有突破四折一本的形式的。如《赵氏孤儿》为五折。一般说来,一本为一剧,但也有一些作品超出一本,如《西厢记》即为五本。
  
  杂剧有三个构成部分:宾白、唱词、科介。三者交相配合,推动剧情发展,刻画人物性格。"白"有韵白、散白;还有"带云"、"背云"、"内云"等名目,各起串联唱词、交代内心活动、人物间交流的作用。元杂剧是一种歌舞剧,因而"科介"包括人物动作、表情、武打、歌舞以及音响效果等内容。唱词是杂剧中重要构成部分,在音乐上采用联套方式,由同一宫调的数支曲子组成,一折一套。至元代后期才出现南北曲联套的形式。曲的排列有一定格式,但又有多样的变化,要求每一支曲子的音乐前后必需衔接。曲文要协律,符合曲牌规定的格律,平仄要和协。押韵以当时北方话为准则,方式为全套通押一韵,但可四声通协,韵字亦可复用。此外,曲文中可加衬字,并可利用丰富的对仗形式:偶句对、鼎足对、连璧对、隔句对、连珠对,等等,增加曲文的修辞色彩。
  
  杂剧角色分为三大类:末、旦、净。每类中又可根据人物身分分为正末、外末、小末;正旦、外旦、搽旦等等。杂剧采用一人主唱方式,由正旦或正末为主角,全部唱词都由主角一人唱到底,其他角色一般没有唱词。根据主唱人是正旦还是正末,杂剧又分为"旦本"和"末本"。但一人主唱并不等于一个角色主唱,正旦或正末根据剧情需要,在某一折中,可以改扮另一角色,担任主唱。
  
  杂剧已经有比较成熟、比较完备的戏剧形式,为中国戏曲的发展奠定了艺术基础。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