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extual Research on the Zongyang Dialect
枞阳方言本字考
2) Original Forms of Written Characters in the Danyang Dialect──A Verification
丹阳方言本字考
3) Zongyang dialect
枞阳方言
1.
In Zongyang dialect,the passive voice tag which was derived from the word "suffer" used as a verb has further falsified into the discourse tag indicating "afterthoughts",and at the same time,its related syntactic representation and personal restriction have occurred some changes accordingly.
枞阳方言中,来源于动词“遭受”义的被动标记“着”进一步虚化为表示“追悔”的话语标记,同时,其句法表现和人称限制也发生变化。
5) On the Basic Characters of Dialect in Loudi
娄底方言本字考
6) Textual Research of the Original Words of Nantong Dialect
南通方言本字考
补充资料:丹阳
丹阳市位于江苏省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上海经济圈腹地,属苏南经济板块,东邻常州市武进区、新北区,西接句容市、镇江市丹徒区,南与金坛市接壤,北与扬中市隔江相望,全市总面积105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80.5万,辖23个镇,1个省级开发区,302个行政村,65个居委会。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被列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是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县(市)之一。
全市“三个文明”建设成绩卓越,连续被评为全国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是全国首批80个小康县(市)之一,目前经济综合实力列全国第20位,列江苏省第8位;先后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江苏省文明城市”、“江苏省社会治安安全市”;连续被省委授予“党建工作先进市”称号;在全国首创民主评议党员、党务公开、十星级文明户评选;科技、教育、文化、体育、计划生育、绿化等多项工作被评为全国先进市。200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4.75亿元,工业增加值109.7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4、15.0;实现财政收入16.62亿元,比上年增长31.5%;城镇职工年人均收入13497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5008元。
丹阳是现今江苏地域在公元前221年秦朝设置的15个县份之一,当时称曲阿,后改名云阳,唐天宝元年(742年),因当时境内生长着众多的“赤杨树”,“赤”与“丹”同义,“杨”与“阳”谐音,故名“丹阳”,后取“丹凤朝阳”之意,定名丹阳。丹阳在历史上曾是南朝齐高帝萧道成、梁武帝萧衍两代开国皇帝的故里,现境内文物遗迹丰富,存有南朝帝陵石刻11处26件,散布在胡桥、荆林、前艾、建山、陵口等地,20只石兽是我国石刻艺术中罕见的珍品,已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季子碑刻相传为孔子唯一存世手书;公元883年铸造的唐中和铜钟被誉为“江南第一钟”;丹阳是“董永和七仙女”故事的源发地;行宫九里村是“吴”姓祖始地;境区存有季子庙、沸井、明万善古塔、通泰桥、开泰桥、玉乳泉井、海会寺、嘉山寺等名胜古迹。
丹阳是人文荟萃之地,名人志士,贤臣良将,代不乏人。近现代,丹阳孕育了著名教育家、上海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著名社会科学家、教育家戴伯韬,著名书画家、美术教育家吕凤子,语言学泰斗吕叔湘,以及对革命事业作出过贡献的共产党人夏霖、黄竞西、管文蔚和匡亚明等一大批名人志士。抗日战争时期,陈毅、粟裕领导新四军在丹阳及邻县建立了茅山抗日根据地。解放前夕,《解放日报》在丹阳创 刊。1949年4-5月,丹阳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前委、华东军区和中共华东局临时驻地,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丹阳运筹帷幄,指挥了解放大上海的战役,培训干部,准备物资,为接管上海作了大量准备。
丹阳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东距上海200公里,西距南京68公里,京沪铁路、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京杭大运河和正在规划建设的京沪高速铁路横贯市区;常州机场坐落市境,西距南京机场80公里,东距上海虹桥机场、浦东机场2小时车程,班机直航世界各地;对外开放的长江第三大 港──大港港口离市区18公里,全市已形成了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丹阳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
全市“三个文明”建设成绩卓越,连续被评为全国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是全国首批80个小康县(市)之一,目前经济综合实力列全国第20位,列江苏省第8位;先后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江苏省文明城市”、“江苏省社会治安安全市”;连续被省委授予“党建工作先进市”称号;在全国首创民主评议党员、党务公开、十星级文明户评选;科技、教育、文化、体育、计划生育、绿化等多项工作被评为全国先进市。200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4.75亿元,工业增加值109.7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4、15.0;实现财政收入16.62亿元,比上年增长31.5%;城镇职工年人均收入13497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5008元。
丹阳是现今江苏地域在公元前221年秦朝设置的15个县份之一,当时称曲阿,后改名云阳,唐天宝元年(742年),因当时境内生长着众多的“赤杨树”,“赤”与“丹”同义,“杨”与“阳”谐音,故名“丹阳”,后取“丹凤朝阳”之意,定名丹阳。丹阳在历史上曾是南朝齐高帝萧道成、梁武帝萧衍两代开国皇帝的故里,现境内文物遗迹丰富,存有南朝帝陵石刻11处26件,散布在胡桥、荆林、前艾、建山、陵口等地,20只石兽是我国石刻艺术中罕见的珍品,已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季子碑刻相传为孔子唯一存世手书;公元883年铸造的唐中和铜钟被誉为“江南第一钟”;丹阳是“董永和七仙女”故事的源发地;行宫九里村是“吴”姓祖始地;境区存有季子庙、沸井、明万善古塔、通泰桥、开泰桥、玉乳泉井、海会寺、嘉山寺等名胜古迹。
丹阳是人文荟萃之地,名人志士,贤臣良将,代不乏人。近现代,丹阳孕育了著名教育家、上海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著名社会科学家、教育家戴伯韬,著名书画家、美术教育家吕凤子,语言学泰斗吕叔湘,以及对革命事业作出过贡献的共产党人夏霖、黄竞西、管文蔚和匡亚明等一大批名人志士。抗日战争时期,陈毅、粟裕领导新四军在丹阳及邻县建立了茅山抗日根据地。解放前夕,《解放日报》在丹阳创 刊。1949年4-5月,丹阳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前委、华东军区和中共华东局临时驻地,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丹阳运筹帷幄,指挥了解放大上海的战役,培训干部,准备物资,为接管上海作了大量准备。
丹阳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东距上海200公里,西距南京68公里,京沪铁路、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京杭大运河和正在规划建设的京沪高速铁路横贯市区;常州机场坐落市境,西距南京机场80公里,东距上海虹桥机场、浦东机场2小时车程,班机直航世界各地;对外开放的长江第三大 港──大港港口离市区18公里,全市已形成了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丹阳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