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论"后战国时代"
1)  On "the Era of the Post-Warring States"
论"后战国时代"
2)  post-Warring-States era
后战国时代
1.
Lei Ge s monograph Political Ideology and Imperial Power in the Transition from Qin to Han Dynasties holds that the ideological development in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from Qin to Han dyansties was a crucial period in the emergence and establishment of imperial power,and calls it the post-Warring-States era.
雷戈所著《秦汉之际的政治思想与皇权主义》一书,认为从秦朝到汉初的思想史发展阶段是中国思想史上皇权主义意识形态的生成和确立时期,并将其概括为"后战国时代";采用独特的"历史-思想"研究法,从政治制度、官场规则和官吏的政治生活中,挖掘特定时期的政治思想共识,为政治思想史研究开辟了新的路径,并扩大了思想史的资料范围;认为秦汉时期生成的皇权主义秩序,把"天高皇帝远"的制度现实变为"天高皇帝近"的观念实存,实现了对人们思想的可控性,从此,思想成为皇权可以控制和规范的领域,达到了有效的思想专制。
3)  the recapitulation theory of Zhangguo Age
"战国时代"重演论
4)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战国时代
1.
On the Interrogative Pronouns "Wu、An、Yan"(恶、安、焉)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战国时代疑问代词“恶、安、焉”
5)  the post-cold war era
后冷战时代
1.
However,it had a rapid development in the post-cold war era.
然而,到了后冷战时代,它却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6)  post-cold war era
后冷战时代
1.
In the post-cold war era,the traits of the Baath Party s rule are: symbolistic democratization,anti-America and anti-Israel complex;potential pan-Arab psychology influence;revival of tribalism.
后冷战时代伊拉克复兴党的执政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象征性的民主化,仇美、反以情结,泛阿拉伯主义心理的潜在影响和部族主义的复兴。
2.
In order to meet the challenges the post-Cold War era arises, the United States makes significant adjustments of its global strategy, ranging from Bush s "new world order" to Clinton s "engagement and enlargement", and to the current administration s pragmatism-based power strategy, and finally builds a post-Cold War globa.
为了适应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美国对其全球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经历了从布什政府“世界新秩序”到克林顿政府以经济安全,军事优势和全球民主化为三大支柱的“参与和扩展”战略再到小布什新政府初见端倪的实力外交战略,基本形成了美国后冷战时代的全球战略框架。
补充资料:日本战国时代

宛如梦幻:日本的战国乱世
十二世纪中叶,源、平两大家族争乱,揭开了武士阶层主掌日本朝局的序幕。第一个幕府(镰仓幕府)的开创者源赖朝,他打败平氏,并消灭同族的木曾义重、源义经等人而掌控了天下,受朝廷封为“征夷大将军”。征夷大将军从此变成了“幕府将军”。
1333年,镰仓幕府覆灭,天皇重新成为日本实至名归的君主。然而好景不长,三年后,足利尊氏攻入京都,拥立光严天皇继位,创建了室町幕府。前代天皇后醍醐逃往吉野,史称“吉野朝”——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南北朝”时代。
京都在山城国,吉野在大和国,两地直线距离不到60公里,即便再龟脚的武将,三五天也都走到了。这就使得足利幕府被迫把统治中心由关东转往畿内,在京都附近的室町建立政权,同时在武家的发源地镰仓另设关东将军一职(由尊氏次子基氏的后裔世袭),其在东方的统治权力,与幕府将军一般无二。
到室町幕府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的时候,南朝(吉野朝)终于体面地交出了政权,义满重新统一日本。但正如前所述,这种统一是松散的,地方上大大小小的武士团仍然具有相当的独立性,并不时掀起反旗。大的豪强,被室町幕府将军封为守护(总掌一国的内政、军事和治安),而如斯波、山名等家族则往往身兼数国守护职,他们的存在既是幕府的支柱,也逐渐成为幕府的强大威胁。
1438年爆发的“永享之乱”,其实更像战国的开端。当时,将军足利义持去世,关东将军足利持氏企图继任未能如愿后,遂起兵叛乱。关东将军的最重要助手,是山内、犬悬、上条等上杉氏分支世袭的执事一职(后改称关东管领)。持氏与其执事山内上杉宪实素来不合,宪实于是求得幕府的诏命,与今川、武田、小笠原等豪强共同讨伐持氏。持氏败亡,上杉氏从此掌握了关东的实权。
在这样的背景下,标志着战国时代开端的“应仁之乱”爆发了。
第九代将军足利义政无子,于是在交替担任管领的细川胜元、畠山政长等重臣们的建议下,决定以兄弟义视为继承人。可是,世上的事情就是这样出人意料,才宣布立义视为嗣将军,义政却很快得到了一个儿子,起名义尚。
这下子,立子还是立弟的大辩论开始了。将军当然想立儿子,他得到了其妻日野富子(当然是义尚的亲生母亲)的后台、山名家族的家督宗全(持丰)的赞同;可是一向与山名宗全不和的老管领细川胜元不干:“作为幕府将军,岂能自食其言?!”两大势力各自拉帮结派,争闹不休。
最早刀兵相见的,是同一家族的畠山政长和畠山义就。他们从宽政三年(1462)一直打到应仁元年(1467),终于把双方各自的拥护者和党羽都拉了进来。拥护义视的,以细川胜元为总帅,称东军;拥护义尚的,以山名宗全为总帅,称西军。东军十六万,西军十一万,齐集京都,在天皇和将军的眼皮底下开始了厮杀。这场战争以将军继承权为导火索,打着打着双方就都把大义名分抛到了脑后,新仇旧恨却一起涌上心头。反正你只要加入了东军,那么你的仇人肯定加入西军,打着讨逆的旗号前来征伐。就这样连番厮杀,半个日本都卷入了这场战乱。
一直杀到文明元年(1469),终于正式决定足利义尚为将军继承人。次年,双方新的统帅山名政丰和细川政元讲和。又三年,到文明九年(1477),西军全部退出畿内归国,这场大乱才算暂时打上了一个休止符。如果说从应仁之乱开始进入战国时代,那么第一位叱咤风云的战国英雄,就应该说是人称“半将军”的细川政元了。二十一岁时,政元出任幕府管领,此后消灭政敌畠山政长,废将军足利义稙而拥立傀儡足利义澄,实际把握了幕府的实权,人称“半将军”。
权臣擅自废立幕府将军,这真是上下颠倒的真正乱世了。细川政元把持幕政,同时控制了几乎整个近畿和四国,当真是威风凛凛,天下不作第二人想。
政元收了三个养子,一是公卿九条政基之子,改名细川澄之,二是同族的阿波守护细川成之的孙子细川澄元,第三个叫细川高国。这三个家伙明争暗斗不算,甚至直接向老爹政元挥舞起了屠刀。永正四年(1507)六月,细川政元在入浴时,被细川澄之派系的香西元长刺死,享年四十二岁。
但细川澄之并未能因此爬上管领高位,细川澄元在家臣三好氏的辅佐下,很快将其攻灭,并继任细川家督。然而不到一年以后,受排挤的细川高国在权倾西国的大内义兴的帮助下,攻入畿内,驱逐足利义澄,复立足利义稙。澄元麾兵与战,大败而走阿波,最后老死于彼方。
就这样,近畿再度硝烟腾飞,细川氏的连番内斗,却给三好家提供了最佳的发展时机和空间。“半将军”既是英雄,也是永远的笑柄。
延德三年(1491),也有一种观点,认为这一年才是战国的开端,因为史无前例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即前面提到过的“素浪人”)在本年当上了一国之主。他名叫伊势新九郎盛时。
关东将军的统辖范围,包括关八州(上野、下野、常陆、上总、下总、安房、武藏、相模),以及甲斐、伊豆。战国时代最著名的几位豪强,就在这一广阔的空间里厮杀不休,上演了精彩纷呈的活剧。
武田信虎的勇名天下皆知,不但讨灭同族油川信惠而完全统一国内,成为战国大名,竟然还以贫瘠的甲斐,南抗今川,东战北条,北击小笠原,西攻诹访,四面皆敌而保持数十年不败。然而,这样的战争是没有尽头的,独断如信虎也终于不得不开始思考新的战略了。甲斐最强大的敌人,南为骏河,东有北条,但随着骏河今川氏辉、相模北条氏纲的先后去世,雄才大略的今川义元和老谋深算的北条氏康继承了两家家督之位。三强国长年不分胜负、永无止期的战争,也深深困扰着他们。
在此时机下,先是信虎将长女嫁给义元,继而通过今川氏的从中撮合,北条和武田也成为了姻亲关系,日本东部三大强国间的同盟正式缔结了。从此北条可以全身心地致力于先祖早云“三岛瑞梦”的实现,今川则力图打通东海道,西上京都取代足利氏为将军。相对的,武田也终于保障了侧背,准备全力向西、向北,攫取富饶的大米产地——目标是信浓。
信浓地分南北,南方为诹访,号称神国,寺社林立,由世袭的诹访大社大祝(神官)及其同族管理,北方由小笠原氏担任名不副实的守护职。信虎从很久以前就垂涎着这块肥肉,力图先取诹访,然后积聚实力,北攻小笠原。从甲斐进入诹访,有三条通路,其中以走佐久口最为近便。但是,为了对抗武田的侵略,诹访在此修筑了坚城海野口,并派猛将平贺源心驻防。
1537年前后,对海野口新的一轮进攻开始了,可惜依然徒劳无功。信虎撤兵时,他的长子、时年十六岁的武田晴信请求断后,并且在师傅板垣信方(或写作信形)、甘利虎泰的指导下,杀了个漂亮的回马枪,奇袭海野口,斩下了平贺源心的首级。听闻此报,信虎大喜若狂,感觉富庶的诹访已在掌握之中,正准备增兵突进,谁料晴信擅自退兵,已经回归主城甲府踯躅崎馆了。
晴信认为,此次出兵,本身战略性便不明确,虽然侥幸打通了佐久口,但甲斐根本没有足够的兵力和财力进一步深入,而长期保有海野口城,耗费钱粮,也非明智之举。他对父亲说:“孙子曰:兵贵胜,不贵久。”
信虎心里赞同他的主张,但同时认为十六岁的小孩子不可能有如此卓越的见地,这一定是晴信胆怯退避,而从老师处学来的托辞借口。信虎的目光,脱离实际地关注着整个日本国,根本不将甲斐的民生放在心上,而晴信则认为只有雄厚了本国的财力物力,才谈得上向外扩张。不同的战略见解,使父子之间产生了无可缝合的裂痕,再加上次子信繁英勇果决,颇有乃父之风,于是信虎动开了废长立幼的念头。
海野口之战后,信虎完成了与今川的同盟,同时将三女嫁给诹访大社大祝赖重为继室,用和平的阴谋手段,开始从内部瓦解诹访各势力间的关系。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