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氟中毒及其治理
1)  Fluorosis and its Elimination
氟中毒及其治理
2)  mechanism and treatment of poisoning
中毒机理及中毒防治
3)  mechanism of fluorosis
氟中毒机理
4)  herapy and mechanism of TCM
中药治疗及其机制
5)  therapy and mechanism of TCM
中医治疗及其机制
6)  Consumption Surroundings and Its Administration
消费环境及其治理
补充资料:氟中毒
氟中毒
fluorine poisoning

   食物、水或空气中的氟或氟化合物进入人体引起的中毒。以慢性者多见。
    氟对各器官的损害 氟化物对皮肤、粘膜有强烈的局部刺激作用,可引起难以愈合的皮肤溃疡、急性支气管炎、肺水肿及肺出血。过量的氟化物被食入,可引起胃溃疡,甚至胃出血而致死。氟化物与胃酸结合生成氟氢酸后,可腐蚀消化道粘膜。脂肪能阻抑氟化物的吸收。氟能妨碍许多酶的合成,抑制酶的活性。
   氟可增加肌纤维膜的通透性,使血液中肌酸磷酸酶(CPK)增高,后者能敏感地反映肌营养不良程度。持续大量摄入氟,则可引起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形态和功能损害。
   氟对其他系统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损害,可影响肝代谢,降低其解毒作用,使血浆白蛋白降低,肝脏的库普弗氏细胞可发生广泛脂性变,称为氟肝病。过多的氟化物沉积于骨骼中可引起骨硬化,影响骨髓的造血功能。氟中毒是否会引起甲状腺肿,意见不一。
    中毒的方式和临床表现  生产和使用氟及氟化物,特别是炼铝、制造磷肥时可排放出大量的含氟烟尘,污染周围大气、水源和土壤。氟及氟化物主要以气体及粉尘形态经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体内,氢氟酸则可经完整的皮肤少量吸收。
   氟及氟化物的急性毒性,主要在于遇水生成氟化氢和氢氟酸,两者对粘膜和皮肤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
   接触和吸入含氟气体或氟化氢时可迅速出现眼、鼻及上呼吸道粘膜的刺激症状,如眼刺痛、流泪、流涕、打喷嚏、咽痒及刺痛、声音嘶哑、咳嗽、胸闷等,同时可反射性地产生恶心、呕吐、腹痛等。吸入浓度高时可产生化学性肺炎和中毒性肺水肿。骤然吸入极高浓度时甚至可引起反射性窒息。
   皮肤接触低浓度(<20%)的氢氟酸,当时不感觉疼痛,但可在几小时后形成皮肤轻度烧伤,烧伤的皮肤外观苍白、肿胀,可有水泡,伴刺痛和烧灼感。浓度超过60%的氢氟酸可立即引起严重的烧伤,皮肤由苍白迅速变成暗紫色,疼痛剧烈,肌肉组织坏死,腐蚀可深达骨骼,指甲受侵犯时,往往甲床发炎,有剧痛伴指甲破坏。
    长期接触低浓度的氟和氟化物,可产生慢性鼻炎、咽喉炎、支气管炎及牙齿酸蚀症,形成氟斑牙,牙釉质失去光泽,牙面粗糙,有黄褐色或棕褐色色素沉着,且易磨损折断。氟斑牙主要见于切牙、单尖牙的唇侧面。
    工业性慢性氟中毒,长期饮用含氟高的饮水(氟>1毫克/升)以及食用高氟土壤地区的蔬菜食物,可产生地方性氟病,其主要病变部位为骨骼,称氟骨症。
   治疗 急性吸入中毒时吸氧,给予止咳化痰等对症药物,抗生素预防继发感染。口服或静注肾上腺皮质激素防止肺水肿。较常应用的抗氟中毒药物有镁剂、铝剂和硼剂。
    氢氟酸灼伤时应立即用水冲洗,不少于5分钟,用5%碳酸氢钠液或2%氨水浸泡或湿敷皮肤灼伤处,此后可敷20%氧化镁甘油软膏,也可采用氧化镁和硫酸镁制成的镁乳合剂。烧伤部位涂敷皮质激素软膏,也有良好的消炎止痛效果。10%葡萄糖酸钙静脉注射,直流电钙离子透入,也有良好的止痛效果。
    预防 为预防氟中毒,生产管线及容器应使用耐氟腐蚀材料(如耐酸陶瓷、不锈钢和塑料等),加强贮存和运输的安全管理、进入氟浓度高的场所应戴防毒面具。从事接触氢氟酸的操作和生产应在良好的通风情况下进行,穿戴防毒服和手套。污染的衣服用碳酸氢钠溶液清洗,污染的工具设备先用石灰水中和后,再用水清洗。生产场所空气中氟化氢及氟化物(换算成F)的最高容许浓度为1毫克/立方米。进行就业前和定期的健康检查,氟作业的就业禁忌症为明显的心肺疾患、神经和骨骼疾患。为预防氟骨症、氟斑牙,对饮水中含氟量也有一定标准。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