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On Ancient Yangzhou Academy
扬州书院略论
3) On the Unofficially Local Chronicles of Yangzhou
略论扬州的私志
4) yɑngzhou shuoshu xuɑn
《扬州说书选》
5) Suzhou Academies
苏州书院
6) Mezhou Academy
梅州书院
补充资料:扬州
传说时期和商周的九州及汉十三州之一;魏晋南朝长江下游的要州和经济基地;隋唐以后,为重要的经济都会(见隋唐都市)。
自汉武帝设扬州刺史部,至魏晋初,扬州辖境广阔,几乎包括今之苏、皖、浙、赣、闽五省。晋惠帝时,分西部置江州。东晋南渡,分江北、江西置侨州郡。宋初,分江南部分郡县隶南徐州和南豫州。孝建元年(454),又分东南置东扬州,辖境日蹙。大明三年(459),废扬州,以其地为"王畿",东扬州为扬州。八年改回。永光元年(465)省东扬州,梁、陈又置。最多时领郡十八,最少时仅领三郡。
魏、吴相争时,扬州二分:魏领合肥以北,治寿春;吴领合肥以南,初无固定治所,后治建业。西晋统一,仍吴旧治,后避愍帝司马邺讳,改名建康。东晋治建康西州城。宋大明初移治建康东府城,齐、梁、陈沿其制。建康故城在今江苏南京市,为六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扬州地处长江下游,临淮倚江,交通便利,随着东南地区的开发,军事、经济地位日益重要,成为魏、吴激烈争夺之地。东晋南朝,扬州作为"王畿",地位在诸州之上,号称"神州"。建康城内一直屯驻重兵,刺史常兼骠骑、车骑、镇军、中军、抚军等中枢将军号,成为外抗侵略,内防叛乱的军事重镇。扬州物产丰富,三吴地区尤为著名粮仓,手工业、商业十分发达,成为保障偏安朝廷生活稳定的重要经济基地。因此偏安朝廷始终非常重视扬州。东晋宋初,扬州刺史多由宰相兼领。此后,为了便于控制,一方面分割扬州,行削弱之策;一方面专任宗室,使大权不旁落。因此,基本维持了扬州的稳定。
十六国、北朝亦置扬州。前秦扬州治下邳(今江苏邳县南),东魏北扬州治陈郡(今河南沈丘),北齐扬州治淮南(今安徽寿县)。
自汉武帝设扬州刺史部,至魏晋初,扬州辖境广阔,几乎包括今之苏、皖、浙、赣、闽五省。晋惠帝时,分西部置江州。东晋南渡,分江北、江西置侨州郡。宋初,分江南部分郡县隶南徐州和南豫州。孝建元年(454),又分东南置东扬州,辖境日蹙。大明三年(459),废扬州,以其地为"王畿",东扬州为扬州。八年改回。永光元年(465)省东扬州,梁、陈又置。最多时领郡十八,最少时仅领三郡。
魏、吴相争时,扬州二分:魏领合肥以北,治寿春;吴领合肥以南,初无固定治所,后治建业。西晋统一,仍吴旧治,后避愍帝司马邺讳,改名建康。东晋治建康西州城。宋大明初移治建康东府城,齐、梁、陈沿其制。建康故城在今江苏南京市,为六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扬州地处长江下游,临淮倚江,交通便利,随着东南地区的开发,军事、经济地位日益重要,成为魏、吴激烈争夺之地。东晋南朝,扬州作为"王畿",地位在诸州之上,号称"神州"。建康城内一直屯驻重兵,刺史常兼骠骑、车骑、镇军、中军、抚军等中枢将军号,成为外抗侵略,内防叛乱的军事重镇。扬州物产丰富,三吴地区尤为著名粮仓,手工业、商业十分发达,成为保障偏安朝廷生活稳定的重要经济基地。因此偏安朝廷始终非常重视扬州。东晋宋初,扬州刺史多由宰相兼领。此后,为了便于控制,一方面分割扬州,行削弱之策;一方面专任宗室,使大权不旁落。因此,基本维持了扬州的稳定。
十六国、北朝亦置扬州。前秦扬州治下邳(今江苏邳县南),东魏北扬州治陈郡(今河南沈丘),北齐扬州治淮南(今安徽寿县)。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