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汉语动结式的核心
1)  The Head of the Resultative Construction in Mandarin
汉语动结式的核心
2)  Chinese resultative constructions
汉语动结式
3)  English and Chinese VRCs
英汉动结式
1.
The dissertation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nature of English and Chinese VRCs in terms of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in semantics, syntax, functions and their motivations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our self-constructed cognitive-functional approach.
本研究在认知功能背景下,借助对比、定量和定性分析手段,结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研究思路,以独立小句和完整语篇中英汉动结式为对象,分八章讨论三个问题:英汉动结式的语义表征、语义制约及其异同;英汉动结式的句法结构、联接及其异同;英汉动结式的语篇特征及其异同,并寻求认知功能解释,旨在从动静结合分析中揭示英汉动结式的本质属性,同时兼顾其他语言材料,追求研究结论的普通语言学和语言类型学意义。
4)  Chinese psychological verbs
汉语心理动词
5)  middles in Chinese
汉语中动结构
6)  Chinese syntactic passives
汉语被动结构
1.
The current research attempts to describe the grammaticalization of typical English and Chinese syntactic passives in .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汉语被动结构包括以“被”、“教”、“叫”、“让”和“给”为标志词构成的被动结构。
补充资料:汉语教学心理学


汉语教学心理学
psychology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汉语教学心理学(P syehology of ehineselanguage teaehing)学科教学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汉语教学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对学生进行汉语基础训练(包括字、词、句、篇等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听、说、读、写等技能的形成),使其正确理解和运用汉语的语言文字,培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这「1学科的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艾伟的《阅读心理.国语问题》和《阅读心理·汉字问题》两本著作是其诞生的标志。20世纪70年代后,对语文心理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又在现代生理学、认知论的基础上,对汉语行为的比较等方面进行了理论探讨和专题实验研究。 (卢永奎撰成立夫审)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