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he Spring Songs From Japanese-Chinese Poetry
日本汉诗中的赏春
2) Japanese Chinese poetry
日本汉诗
1.
The structure of mood of time and space of Japanese Chinese poetry shows its impact from the Tang poetry in four ways.
日本汉诗的时空意境构成受唐诗影响有四种表现。
2.
As a major offshoot of Chinese poetry talks abroad, Japanese poetry talks maintains a close and involved tie with Japanese Chinese poetry, Chinese poetry talks and ancient poetry.
日本诗话与日本汉诗、中国诗话、中国古诗之间密切错综之关系 ,使其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
3.
Japanese Chinese poetry appeared in the middle of the 7th century, and it quitted the historical stage gradually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日本汉诗从公元7世纪中叶诞生,到20世纪初期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发展历程。
3) Chinese poems in Japan
日本汉诗
1.
Ma Gedong s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origins of Chinese poems in Japan demonstrates complete and free flavor and tone.
马歌东先生的日本汉诗溯源比较研究有圆通之风神,其凸显的脉络主要是循环往复,净化澄澈。
4) riben hanshiwen
日本汉诗文
5) Japanese rhythemical poems in Chinese Style
日本汉格律诗
6) On Japanese Chinese Poetry
日本汉诗研究新论
补充资料:日本汉诗文
日本人用汉文创作的诗文。日本汉诗文是日本文学的一种样式和组成部分,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成果。
日本汉诗文兴起于公元 7世纪中叶的近江时代,到明治维新时代走向衰落,约有1200年的历史。
公元 3世纪,《论语》、《千字文》等书从中国传到日本,随着中日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发展,日本学习中国语言文学、用汉文写作的人越来越多。 7世纪中叶,日本大友皇子、大津皇子是最初用汉文写诗的诗人。8 世纪的奈良时代,汉诗写作蔚然成风,贵族宴饮、迎接外国使节,都要赋诗,出现了以长屋王为首的藤原房前、藤原宇合,石上乙麿、淡海三船等诗人。这时的汉诗文创作受中国齐梁体及唐初诗风影响较深,大多为五言诗,内容多属于侍宴、应召、从驾之类的应景之作。今存《怀风藻》 (751)一部,为日本最早的汉诗集。
平安时代,日本统治者崇尚儒家学说,进一步吸收中国文化,促使汉诗文创作继续向前发展,以至出现了汉诗文占据文坛的局面。平安初期,即 9世纪上半叶,是汉诗文的全盛时代。嵯峨天皇敕令编选《凌云集》(814),《文华秀丽集》(818),淳和天皇敕令编选 《经国集》(827),3部诗文集共24卷,收录奈良朝以来120年间的代表性作品,绝大部分是平安初期诗人、作家的名篇。其中以七言诗为主,并有赋、序、对、乐府等;内容多属宫廷应对之作,但明显扩大了题材范围。代表作家除两代天皇外,还有小野篁、僧空海等人。僧空海所著《文镜秘府论》,专论中国骈俪文学,不仅给日本汉学和汉诗以极大影响,而且也为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理论保存了许多珍贵资料。
838年,中国白居易等人的诗集传到日本,给平安中、后期汉诗文创作带来了深远影响。出现了菅原道真、三善清行、兼明亲王、庆滋保胤、藤原明衡等许多优秀作家与诗人,他们突破忽视内容追求佳词丽句的文风,或愤世嫉俗,或述怀咏物,写下不少名篇。11世纪中叶编辑成书的《本朝文粹》(14卷)和12世纪中叶成书的《本朝续文粹》(13卷),收集嵯峨天皇以来 300余年的代表作品,基本反映了平安时代,特别是中期的汉诗文创作的风貌。
平安末期,汉诗文创作逐渐衰落。到13世纪,日本进入镰仓、室町时代,幕府奖励武艺,汉诗文愈加衰落。14世纪禅学盛行时,禅家把汉诗文修养作为禅僧的必备条件,于是汉诗文复兴,以京都为中心形成了五山文学。300 年内五山文学家辈出,虎关师錬以博学为世人所知,雪村友梅长于古诗,绝海中津善骈文,义堂周信以巧致著称。他们摈弃坐禅修道、静心养性的传统主题,崇尚儒家,着眼俗世,并十分注意艺术性,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文以《空华集》为代表,诗以《蕉坚稿》为历史所传颂。
江户时代 260年,前期步五山文学后尘,出现了藤原惺窝、林罗山、新井白石、石川丈山等汉诗文作家。他们受朱子学派影响颇深,属于载道派,作品充满说教,枯燥乏味。不久古学派与古文辞派登上文坛,前者以伊藤仁斋为代表,主张诗以言情;后者以荻生徂徕及其门人太宰春台、服部南郭为代表,主张"文秦汉,诗盛唐",讲究辞章,影响较大。
江户后期,汉诗再次形成鼎盛时代。全国各地诗社蜂起,前期各学派继续发展,产生了菅茶山、赖山阳、大田南亩、广濑淡窗等著名诗人。晚起的折衷学派出现了梁川星岩、大沼枕山、小野湖山等重要诗人。他们提倡袁宏道的性灵说,反对古文辞学派,开辟了新的诗风,一直延续到明治时代。
日本汉诗文兴起于公元 7世纪中叶的近江时代,到明治维新时代走向衰落,约有1200年的历史。
公元 3世纪,《论语》、《千字文》等书从中国传到日本,随着中日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发展,日本学习中国语言文学、用汉文写作的人越来越多。 7世纪中叶,日本大友皇子、大津皇子是最初用汉文写诗的诗人。8 世纪的奈良时代,汉诗写作蔚然成风,贵族宴饮、迎接外国使节,都要赋诗,出现了以长屋王为首的藤原房前、藤原宇合,石上乙麿、淡海三船等诗人。这时的汉诗文创作受中国齐梁体及唐初诗风影响较深,大多为五言诗,内容多属于侍宴、应召、从驾之类的应景之作。今存《怀风藻》 (751)一部,为日本最早的汉诗集。
平安时代,日本统治者崇尚儒家学说,进一步吸收中国文化,促使汉诗文创作继续向前发展,以至出现了汉诗文占据文坛的局面。平安初期,即 9世纪上半叶,是汉诗文的全盛时代。嵯峨天皇敕令编选《凌云集》(814),《文华秀丽集》(818),淳和天皇敕令编选 《经国集》(827),3部诗文集共24卷,收录奈良朝以来120年间的代表性作品,绝大部分是平安初期诗人、作家的名篇。其中以七言诗为主,并有赋、序、对、乐府等;内容多属宫廷应对之作,但明显扩大了题材范围。代表作家除两代天皇外,还有小野篁、僧空海等人。僧空海所著《文镜秘府论》,专论中国骈俪文学,不仅给日本汉学和汉诗以极大影响,而且也为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理论保存了许多珍贵资料。
838年,中国白居易等人的诗集传到日本,给平安中、后期汉诗文创作带来了深远影响。出现了菅原道真、三善清行、兼明亲王、庆滋保胤、藤原明衡等许多优秀作家与诗人,他们突破忽视内容追求佳词丽句的文风,或愤世嫉俗,或述怀咏物,写下不少名篇。11世纪中叶编辑成书的《本朝文粹》(14卷)和12世纪中叶成书的《本朝续文粹》(13卷),收集嵯峨天皇以来 300余年的代表作品,基本反映了平安时代,特别是中期的汉诗文创作的风貌。
平安末期,汉诗文创作逐渐衰落。到13世纪,日本进入镰仓、室町时代,幕府奖励武艺,汉诗文愈加衰落。14世纪禅学盛行时,禅家把汉诗文修养作为禅僧的必备条件,于是汉诗文复兴,以京都为中心形成了五山文学。300 年内五山文学家辈出,虎关师錬以博学为世人所知,雪村友梅长于古诗,绝海中津善骈文,义堂周信以巧致著称。他们摈弃坐禅修道、静心养性的传统主题,崇尚儒家,着眼俗世,并十分注意艺术性,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文以《空华集》为代表,诗以《蕉坚稿》为历史所传颂。
江户时代 260年,前期步五山文学后尘,出现了藤原惺窝、林罗山、新井白石、石川丈山等汉诗文作家。他们受朱子学派影响颇深,属于载道派,作品充满说教,枯燥乏味。不久古学派与古文辞派登上文坛,前者以伊藤仁斋为代表,主张诗以言情;后者以荻生徂徕及其门人太宰春台、服部南郭为代表,主张"文秦汉,诗盛唐",讲究辞章,影响较大。
江户后期,汉诗再次形成鼎盛时代。全国各地诗社蜂起,前期各学派继续发展,产生了菅茶山、赖山阳、大田南亩、广濑淡窗等著名诗人。晚起的折衷学派出现了梁川星岩、大沼枕山、小野湖山等重要诗人。他们提倡袁宏道的性灵说,反对古文辞学派,开辟了新的诗风,一直延续到明治时代。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