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李宪乔诗学评析
1)  Comment on the poetics ideas of Li Xianqiao
李宪乔诗学评析
2)  Li Xianqiao
李宪乔
1.
The Poetic Viewpoints of Li Xianqiao and the Evaluation on Zhu Yizun:Take the Meander on the Four Masters Poems as an Example;
从《偶论四名家诗》看李宪乔的诗学观——从其对朱彝尊的评价考察
2.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two letters(one as the original copy)that Yuan Mei had sent to Li Xianqiao and "The Preface To The Peotry Anthology of Xinghu", the famous poet in Shandong.
本文介绍了袁枚致山东著名诗人李宪乔的两通佚札(其中一通为亲笔手迹原件)和袁枚佚文《星湖诗集序》。
3)  Li Xian-qiao
李宪乔
1.
Comment on the Poetics Ideas of Li Xian-qiao;
李宪乔(少鹤)的诗学思想评析
4)  Tu's comment on Li Bai's poems
杜评李诗
5)  Li Xueshi
李学诗
1.
On Documentary Poems by Li Xueshi(1874);
报国梅香射斗牛——浅录李学诗投身腾越辛亥革命纪实诗
6)  Jonathan Culler's Poetics
乔纳森·卡勒诗学
补充资料:李乔(1909~  )
      现代彝族作家。云南省石屏县人。少年时曾随其父及叔父在锡都个旧当矿工,后靠半工半读得以学完初中课程。1930年,辗转流浪到上海,接触到"五四"文学革命后的新文学,大量阅读了鲁迅、郭沫若、茅盾、蒋光慈等人的作品及古典、外国文学作品,并开始写作。发表的第一篇作品为报告文学《锡是如何炼成的?》。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于1939年随滇军参加台儿庄战斗,写了一系列反映抗日前线生活的通讯报道,如《征程》、《军中回忆》等。1948年云南解放前夕,从任教的中学参加滇桂黔边区纵队游击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在云南民族学院和云南民族事务委员会工作,不久即转云南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创作,除早期深入云南边疆民族地区访问后写成的《扎猛回来了》外,大都以凉山彝族人民的历史和现实生活斗争为题材。在凉山地区工作时,李乔亲身经历了轰轰烈烈的民主革命运动,目睹凉山彝族人民团结一致拔除他们的穷根苦根──奴隶制度。他的短篇小说集《挣断锁链的奴隶》(1958)和儿童文学集《寄自小凉山》(1958)、《小凉山漫步》(1959)、长篇小说《破晓的山野》(1982),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凉山彝族人民的生活。长篇小说《欢笑的金沙江》是李乔的代表作。小说共分三部:第一部《醒了的土地》(1956)、第二部《早来的春天》(1962)、第三部《呼啸的山风》(1965)。小说反映了彝族地区解放初期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和斗争。小说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次以广阔而独特的民族生活画面反映了我国西南地区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的生活和斗争,丰富了当代文学的题材内容。它所塑造的一系列具有独特个性和心理特征的兄弟民族的人物形象,为中国当代文学人物画廊增添了新的色彩。小说曾被译成俄、英等多种外文。
  
  李乔熟悉彝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特征,他善于运用朴实无华的笔调,以讲述故事的方式,反映彝族人民的生活和感情。朴实、自然、清新,构成他作品的艺术特色。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