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论裴子野的文学观
1)  On the Literature View of PeiZiYe
论裴子野的文学观
2)  Peiziye
裴子野
3)  Pei Zi-ye
裴子野
1.
The value of historical comments on Pei Zi-ye s Songlue;
裴子野《宋略》史论的价值
2.
The theorist holding back-to-the ancients at that time there are so many,particularly Pei Zi-ye,as a extreme representative, he object to the form trends of the poem,and insist on the poem should be pure and simple.
当时持文学复古论者不乏其人,尤以裴子野为"极端"代表,他反对诗歌华艳的形式倾向,力主内容的纯雅与质朴。
4)  Pei Ziye Group
裴子野集团
5)  Pei Ziye
裴子野(469~530)
6)  On the Literature and Art Viem of Kong Zi
论孔子的文艺观
补充资料:裴子野

Pei Ziye
裴子野


南朝梁史学家、文学家。字几原。河东闻喜(今属山西省)人。裴松之的曾孙。少好学,善属文,初入仕为齐武陵王国左常侍。入梁后历任尚书比部郎、仁威记室参军等职。后被吏部尚书徐勉推荐为著作郎,掌国史及起居注,又兼中书通事舍人,掌中书诏诰。当时符檄,多出其手。大通元年 (527)转鸿胪卿领步兵校尉。死于任上。
裴子野继曾祖先业,撰《宋略》20卷,沈约深为赞赏,说“吾弗逮也”。全书已散佚,仅有若干片断,见于《建康实录》、《通典》、《通□》,以《文苑英华》所载《宋略·总论》较完整。此文陈述刘宋兴亡史,叙事简捷,明畅易晓。《梁书·裴子野传》称“子野为文典而速,不尚丽靡之词,其制作多法古,与今文体异”。他曾著《雕虫论》,对当时“深心主卉木,远致极风云,其兴浮,其志弱,巧而不要,隐而不深”的文风进行批评。他的作品一般都质朴无华。如普通七年 (526)所作《喻虏檄文》:“今戎丑数亡,自相吞噬,重以亢旱,弥年谷价腾踊,丁壮死于军旅,妇女疲于转输,虐政惨刑,曾无惩改。”笔力遒劲,与堆垛典故的骈体差别甚大,颇有秦汉遗风。
裴子野诗今存3首,其中《咏雪》较有情致。
《随书·经籍志》录有《裴子野集》14卷,已佚。其诗文今见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及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韦凤娟)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