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炉夜话》是作者王永彬“书于桥西馆”的“一经堂”最后成书于清·咸丰甲寅二月。这本书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文学品评著作,对于当时以及以前的文坛掌故,人、事、文章等分段作评价议论。作者虚拟了一个冬日拥着火炉,至交好友畅谈文艺的情境,使本书语言亲切、自然、易读,并由于其独到见解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围炉夜话》正如其名,疲倦地送走喧嚣的白昼,炉边围坐,会顿感世界原来是这样的宁静。在如此宁静而温暖的氛围下,白昼里浊浊红尘蹇塞的种种烦闷,会不自觉地升华为对生活、对生命的洞然。
夜是这样的美妙,更何况围坐在暖暖的炉边呢?静夜炉边独坐,品味清朝王永彬先生的《围炉夜话》,体味作者以平淡而优美的话语,讳讳叙出的琐碎的生活中做人的道理,就如炎夏饮一杯清凉的酸梅汤,令人神清气爽,茅塞顿开。
中国传统文人是快乐是超速,亦或痛苦、压抑,现在难以说得清楚。那代文人即使在生活安逸、仕途得意时,心中也常存为天地立心为万民请命的忧患意识,而在陡遭不测,倾家荡产时,又能常常保持一份无怨无悔的淡然心态。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因其博大,受其滋润的中国文人的心胸也是宽广大度的,其精神世界更是丰富多彩。
原文:
围炉夜话寒夜围炉,田家妇子之乐也。顾篝灯坐对,或默默然无一言,或嘻嘻然言非所宜言,皆无所谓乐,不将虚此良夜乎?余识字农人也。岁晚务闲,家人聚处,相与烧.煨山芋,心有所得,辄述诸口,命儿辈缮写存之,题曰围炉夜话。但其中皆随得随录,语无伦次且意浅辞芜,多非信心之论,特以课家人消永夜耳,不足为外人道也。倘蒙有道君子惠而正之,则幸甚。
咸丰甲寅二月既望王永彬书於桥西馆之一经堂
博学笃志,切问近思,此八字,是收放心的工夫
神闲气静,智深勇沉,此八字,是干大事的本领
薄族者,必无好儿孙。薄师者,必无佳子弟。吾所见亦多矣
恃力者,忽逢真敌手。恃势者,忽逢大对头。人所料不及也
饱暖人所共羡,然使享一生饱暖,而气昏志惰,岂足有为饥寒人所不甘
然必带几分饥寒,则神紧骨坚,乃能任事
宾入幕中,皆沥胆披肝之士。客登座上,无焦头烂额之人
不必於世事件件皆能,惟求与古人心心相印
不能缩头者,且休缩头。可以放手者,便须放手
不镜於水而镜於人,则吉凶可监也
不蹶於山而蹶於垤,则细微宜防也
不忮不求,可想见光明境界。勿忘勿助,是形容涵养工夫
不与人争得失,惟求己有知能
卜筮以龟筮为重,故必龟从筮从,乃可言吉。若二者,有一不从,或二者俱不从,则宜其有凶无吉矣。乃洪范稽疑之篇,则於龟从筮逆者,仍曰作内吉。於龟筮共违於人者,仍曰用静吉,是知吉凶在人,圣人之垂戒深矣。人诚能作内而不作外,用静而不用作,循分守常,斯亦安往而不吉哉
把自己太看高了,便不能长进。把自己太看低了,便不能振兴
贫贱非辱,贫贱而谄求於人者为辱
富贵非荣,富贵而利济於世者为荣
贫无可奈,惟求俭。拙亦何妨,只要勤
泼妇之啼哭怒骂,伎俩耍亦无多,静而镇之,则自止矣
谗人之簸弄挑唆,情形虽若甚迫,淡而置之,则自消矣
莫大之祸,起於须臾之不忍,不可不谨
每见待子弟,严厉者,易至成德,姑息者,多有败行,则父兄之教育所系也
又见有子弟,聪颖者,忽入下流,庸愚者,转为上达,则父兄之培植所关也每见勤苦之人,绝无痨疾。显达之士多出寒门。此亦盈虚消长之机,自然之理也
谩夸富贵显荣,功德文章,要可传诸後世
任教声名暄赫,人品心术,不能瞒过吏官
门户之衰,总由於子孙之骄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