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n Exploration of Liu Xie s View of Literature
刘勰"文"思初探
2) Study on Liu Xie Thought of Wenzhi
刘勰文质思想探析
4) Views on Liu Xie Ideology of Li Yan
论刘勰立言思想
5) Liu Xie's theory of Fu
刘勰的赋学思想
6) A Probe into the "Yue Fu" Theory of Liu Xie
刘勰乐府论探析
补充资料:刘勰(466?~539?)
南朝齐、梁时期文学理论批评家。字彦和。祖籍东莞郡莒县(今属山东省)。永嘉之乱,其先人避难渡江,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刘勰入梁出仕后,兼任东宫通事舍人的时间较久,后世因称他为刘舍人。
关于他的生卒年,诸家说法不一。范文澜《文心雕龙注》推定生于宋泰始初(466左右),卒于梁普通元、二年(520~521)。李庆甲《刘勰卒年考》(1978年《文学评论丛刊》第一辑)推定约生于泰始元年(465)左右,卒于梁中大通四年(532)。杨明照《文心雕龙校注前言》推定约生于宋泰始二、三年间,卒于梁大同四、五年(538~539)间。
《梁书·刘勰传》载,刘勰的祖父刘灵真是"宋司空秀之弟也"。《宋书·刘秀之传》载,秀之是"刘穆之从兄子也"。《南史·刘勰传》则删去"宋司空秀之弟也"句。今人王元化、程天祐等详考刘勰家世,认为《梁书》的说法不可信。
刘勰的家族并非高门。他的祖父无官,父亲刘尚曾任越骑校尉,去世较早。刘勰家境清贫,不婚娶。后入上定林寺依靠名僧僧祐,与之居处十余年。这一时期,自幼"笃志好学"的刘勰在深研佛理的同时,又饱览经史百家之书和历代文学作品,"深得文理"。从"齿在逾立"开始,刘勰经过五、六年的努力,于齐和帝中兴元、二年(501~502)间,写成了《文心雕龙》。
梁武帝天监初,刘勰起家为奉朝请,先后担任和兼任过中军临川王萧宏、南康王萧绩的记室,车骑仓曹参军,太末(今浙江衢州市)令,步兵校尉,东宫通事舍人等职务。在兼任东宫通事舍人期间,与昭明太子萧统交好,共同"讨论篇籍,商榷古今"。萧统选录的著名文学总集《文选》,与《文心雕龙》"选文定篇"多有契合之处,谅非偶然。中大通三年 (531)四月,昭明太子死后,刘勰奉敕与沙门慧震于上定林寺撰经。经成以后,他便弃官为僧,法名慧地。出家后不到一年即去世。
与六朝以来儒佛交融混杂的思想潮流一致,刘勰既业于儒,又染于佛,他的思想是矛盾的、复杂的。因此,学术界对他撰写文学理论巨著《文心雕龙》的指导思想也有两种对立的看法。一种认为他在《文心雕龙》里严格保持儒学的立场,拒绝佛教思想混进来;另一种则认为刘勰的指导思想是以佛统儒,佛儒合一。综观刘勰一生的思想脉络和人生观,他虽长期濡染佛理,但从他夜梦孔子看来,其思想仍以孔儒为主。而且他为"奉时骋绩"作了很大的努力,如当太末令时"政有清绩";只是到晚年作栋梁材的希望灭绝之后,才最后遁入空门。作为一个文论家,刘勰虽然在《文心雕龙》中运用了"般若"一词,但他基本上是以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为指导,来阐述文学的功用、探讨其规律的。
刘勰在上定林寺期间还写过不少有关佛教方面的著述。《梁书·刘勰传》说他"为文长于佛理,京师寺塔及名僧碑志,必请勰制文"。当时高僧僧柔、僧祐、超辩等的墓碑都出自他的手笔。其文集在唐初已失传。刘勰的著作现在除了《文心雕龙》以外,只有《灭惑论》(《弘明集》卷八)和《梁建安王造剡山石城寺石像碑》(《会稽掇英总集》卷十六)两篇保存下来。
关于他的生卒年,诸家说法不一。范文澜《文心雕龙注》推定生于宋泰始初(466左右),卒于梁普通元、二年(520~521)。李庆甲《刘勰卒年考》(1978年《文学评论丛刊》第一辑)推定约生于泰始元年(465)左右,卒于梁中大通四年(532)。杨明照《文心雕龙校注前言》推定约生于宋泰始二、三年间,卒于梁大同四、五年(538~539)间。
《梁书·刘勰传》载,刘勰的祖父刘灵真是"宋司空秀之弟也"。《宋书·刘秀之传》载,秀之是"刘穆之从兄子也"。《南史·刘勰传》则删去"宋司空秀之弟也"句。今人王元化、程天祐等详考刘勰家世,认为《梁书》的说法不可信。
刘勰的家族并非高门。他的祖父无官,父亲刘尚曾任越骑校尉,去世较早。刘勰家境清贫,不婚娶。后入上定林寺依靠名僧僧祐,与之居处十余年。这一时期,自幼"笃志好学"的刘勰在深研佛理的同时,又饱览经史百家之书和历代文学作品,"深得文理"。从"齿在逾立"开始,刘勰经过五、六年的努力,于齐和帝中兴元、二年(501~502)间,写成了《文心雕龙》。
梁武帝天监初,刘勰起家为奉朝请,先后担任和兼任过中军临川王萧宏、南康王萧绩的记室,车骑仓曹参军,太末(今浙江衢州市)令,步兵校尉,东宫通事舍人等职务。在兼任东宫通事舍人期间,与昭明太子萧统交好,共同"讨论篇籍,商榷古今"。萧统选录的著名文学总集《文选》,与《文心雕龙》"选文定篇"多有契合之处,谅非偶然。中大通三年 (531)四月,昭明太子死后,刘勰奉敕与沙门慧震于上定林寺撰经。经成以后,他便弃官为僧,法名慧地。出家后不到一年即去世。
与六朝以来儒佛交融混杂的思想潮流一致,刘勰既业于儒,又染于佛,他的思想是矛盾的、复杂的。因此,学术界对他撰写文学理论巨著《文心雕龙》的指导思想也有两种对立的看法。一种认为他在《文心雕龙》里严格保持儒学的立场,拒绝佛教思想混进来;另一种则认为刘勰的指导思想是以佛统儒,佛儒合一。综观刘勰一生的思想脉络和人生观,他虽长期濡染佛理,但从他夜梦孔子看来,其思想仍以孔儒为主。而且他为"奉时骋绩"作了很大的努力,如当太末令时"政有清绩";只是到晚年作栋梁材的希望灭绝之后,才最后遁入空门。作为一个文论家,刘勰虽然在《文心雕龙》中运用了"般若"一词,但他基本上是以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为指导,来阐述文学的功用、探讨其规律的。
刘勰在上定林寺期间还写过不少有关佛教方面的著述。《梁书·刘勰传》说他"为文长于佛理,京师寺塔及名僧碑志,必请勰制文"。当时高僧僧柔、僧祐、超辩等的墓碑都出自他的手笔。其文集在唐初已失传。刘勰的著作现在除了《文心雕龙》以外,只有《灭惑论》(《弘明集》卷八)和《梁建安王造剡山石城寺石像碑》(《会稽掇英总集》卷十六)两篇保存下来。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