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Yue Ware Kiln Sites at Shangyu
上虞越窑窑址调查
2) Shangyu Han-Jin yaozhi
上虞汉晋窑址
3) Yue Ware kiln site
越窑窑址
4) Yuyao Shanglinhu Yueyaozhi
余姚上林湖越窑址
5) Yue Kiln
越窑
1.
The Yue kiln produced China s renowned ancient celadon and it is generally estimated to have commenced production in the late Eastern Han dynasty, entering its heyday in the mid - late Tang period and then commencing to fall into decline in the mid Northern Song.
越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青瓷窑,约创建于东汉晚期,中晚唐逐渐进入辉煌时期,北宋中期开始出现衰落的迹象,北宋晚期全面衰落,约公元13世纪早期以后停烧。
2.
At that time Zhejiang origin primitive chinaware that had been developed for about one thousand years got into the weell-development stage,either the making technique of Yue Kiln or the art of blue china reached the peak.
五代吴越国钱氏家族统治偏安浙江一隅 ,由于他采取了“保境安民”的国策 ,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起源于浙江的越窑经历了近千年的发展 ,从原始青瓷开始进入了成熟的青瓷的发展阶段 ,此时的越窑在烧造技术上达到了顶峰时期 ,出现了以“秘色”瓷为代表的优质青瓷 ,赢得了“类玉”、“类冰”的美誉 ,在中国陶瓷史上达到了第一高峰。
3.
Yue kiln, one of the famous kilns in the ancient South China, has a long history.
越窑是我国古代南方名窑之一,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6) kiln location
窑址
1.
Wudang Mountains ancient buildings in the Ming Dynasty contains lots of glazed tiles,where are the tiles from? This paper has,taking newly found kiln location and glazed tiles as the proof,made a textual research on the glazed tiles of Five Dragons Palace,Yuxu Palace of the Ming Dynasty and their tile words.
明代武当山古建筑需大量的琉璃瓦件,此琉璃瓦件烧造何处?文章以新发现窑址以及琉璃实物为依据,与明代五龙宫、玉虚宫琉璃构件以及瓦件文字进行实物并联考证。
补充资料:上虞汉晋窑址
浙江省上虞县曹娥江及其支流两岸的汉晋越窑瓷窑遗址。1951年在百官镇的龙山发现吴晋时期青瓷窑址一处,1972年以来,曹娥江及其支流两岸的章镇、联江、汤浦、上浦、蒿坝、梁湖、皂湖和横塘等乡,共发现汉至宋代的越窑陶瓷窑址400余处,其中以东汉和吴晋时期的瓷窑遗址尤为重要。
汉代窑址 已发现38处,其中梁湖乡大顶尖山东汉早期窑群,以生产高温硬陶和釉陶为主,原始瓷较少;龙松岭和汤浦乡凤山窑群,原始瓷的产量逐渐增加;到了东汉中晚期的上浦乡四峰山窑群,已发展成为瓷窑。这些由烧高温硬陶与釉陶为主逐步发展成烧瓷器的窑群,是研究中国瓷器产生的重要材料。
上虞县汉代瓷窑都是龙窑形式。联江乡帐子山东汉瓷窑发现东西并列的龙窑2座,结构相同。东面的一座残长2.98米,内宽1.97~2.08米。底和窑墙都用粘土做成,底面铺砂层。窑墙高0.32~0.42米,其上用粘土砖坯砌筑成弧形拱顶,拱顶至窑底的垂直高度在1.10米左右。在窑室的后端筑一道挡火墙,墙的底部有出烟孔,挡火墙后有横向长方形排烟坑。窑具有直筒形、束腰喇叭形托垫和三足支钉等。
东汉瓷窑生产青瓷和黑瓷两种瓷器,以生产青瓷为主。经过测试,青瓷胎的铁、钛含量较低,呈灰白色,烧成温度已达1300℃左右,胎质坚硬不吸水,透光性较好,抗弯强度达710公斤/厘米2。黑瓷胎质比较粗糙,系用烧结温度较低的瓷土做成,器表施绿褐色釉或黑釉。瓷器的品种有碗、盏、盘、钵、盆、壶、鍾、罍、酒樽、唾壶和五联罐等。其中碗、盏、钵、盆在陶车上拉坯成型,壶、鍾则采用分段拉坯,然后粘接成器,大件器物用泥条盘筑法。装饰花纹有弦纹、水波纹和铺首等,另外在瓿、罍的外壁拍印网纹、窗棂纹、麻布纹、杉叶纹、方格纹、菱形纹和蝶形纹等,与汉代原始瓷的纹饰相似,说明东汉的瓷器从成型到装饰都是承袭原始瓷器的,尚未形成自己特有的工艺技术。
吴晋时期窑址 东吴和西晋是上虞瓷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已发现东吴时期的制瓷作坊40处,西晋窑址有60~70处。联江乡鞍山一座东吴时的龙窑,窑身加长,全长13.32米,宽2.1~2.4米,由火膛、窑室和烟道3部分组成。火膛的平面呈半圆形,底比窑床低4厘米。火膛前有用粘土铺成的操作平台。窑室似斜长的甬道,长10.29米,宽2.1~2.4米,墙高0.30~0.37米,用粘土砖坯筑成弧形拱顶。窑室与烟道之间有高仅10厘米的一道挡火墙,挡火墙后有一排粘土柱。窑具与东汉无大异。西晋时承托坯件的窑具有喇叭形和覆钵形等,间隔窑具改用盂形锯齿口,东晋时采用泥点间隔。
东吴时的主要产品有罐、壶、盆、钵、盒、槅、樽、碗、盘、耳杯、砚、水盂、香熏、唾壶、虎子等日用器,以及斗、火盆、鬼灶、鸡笼、狗圈、谷仓、碓、砻、磨、米筛等明器。西晋时又增加扁壶、鸡首壶、狮形烛台等。今上虞县的南乡,在汉、六朝置始宁县。故"会稽出始宁用此丧葬宜子孙作吏高"铭文的谷仓和"赤乌十四年会稽上虞师袁宜作"的青瓷虎子等都是吴晋时期上虞越窑的产品。器物的装饰,在东吴时仍继承汉代的传统,到东吴晚期出现斜方格网纹,同时在谷仓上增加楼阙、佛像、人物和飞鸟等堆塑。西晋时普遍应用弦纹、斜方格网纹、联珠纹或用飞禽走兽组成的花纹带,西晋末到南朝初常用褐色点彩作装饰。南朝时则普遍饰以刻划的莲瓣纹。
参考书目
浙江省文物考古所、上虞县文化馆:浙江上虞县发现 了东汉瓷窑遗址,《文物》1981年10期。
李家治:我国瓷器出现时期的研究,《硅酸盐学报》第六卷3期,1978。
汉代窑址 已发现38处,其中梁湖乡大顶尖山东汉早期窑群,以生产高温硬陶和釉陶为主,原始瓷较少;龙松岭和汤浦乡凤山窑群,原始瓷的产量逐渐增加;到了东汉中晚期的上浦乡四峰山窑群,已发展成为瓷窑。这些由烧高温硬陶与釉陶为主逐步发展成烧瓷器的窑群,是研究中国瓷器产生的重要材料。
上虞县汉代瓷窑都是龙窑形式。联江乡帐子山东汉瓷窑发现东西并列的龙窑2座,结构相同。东面的一座残长2.98米,内宽1.97~2.08米。底和窑墙都用粘土做成,底面铺砂层。窑墙高0.32~0.42米,其上用粘土砖坯砌筑成弧形拱顶,拱顶至窑底的垂直高度在1.10米左右。在窑室的后端筑一道挡火墙,墙的底部有出烟孔,挡火墙后有横向长方形排烟坑。窑具有直筒形、束腰喇叭形托垫和三足支钉等。
东汉瓷窑生产青瓷和黑瓷两种瓷器,以生产青瓷为主。经过测试,青瓷胎的铁、钛含量较低,呈灰白色,烧成温度已达1300℃左右,胎质坚硬不吸水,透光性较好,抗弯强度达710公斤/厘米2。黑瓷胎质比较粗糙,系用烧结温度较低的瓷土做成,器表施绿褐色釉或黑釉。瓷器的品种有碗、盏、盘、钵、盆、壶、鍾、罍、酒樽、唾壶和五联罐等。其中碗、盏、钵、盆在陶车上拉坯成型,壶、鍾则采用分段拉坯,然后粘接成器,大件器物用泥条盘筑法。装饰花纹有弦纹、水波纹和铺首等,另外在瓿、罍的外壁拍印网纹、窗棂纹、麻布纹、杉叶纹、方格纹、菱形纹和蝶形纹等,与汉代原始瓷的纹饰相似,说明东汉的瓷器从成型到装饰都是承袭原始瓷器的,尚未形成自己特有的工艺技术。
吴晋时期窑址 东吴和西晋是上虞瓷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已发现东吴时期的制瓷作坊40处,西晋窑址有60~70处。联江乡鞍山一座东吴时的龙窑,窑身加长,全长13.32米,宽2.1~2.4米,由火膛、窑室和烟道3部分组成。火膛的平面呈半圆形,底比窑床低4厘米。火膛前有用粘土铺成的操作平台。窑室似斜长的甬道,长10.29米,宽2.1~2.4米,墙高0.30~0.37米,用粘土砖坯筑成弧形拱顶。窑室与烟道之间有高仅10厘米的一道挡火墙,挡火墙后有一排粘土柱。窑具与东汉无大异。西晋时承托坯件的窑具有喇叭形和覆钵形等,间隔窑具改用盂形锯齿口,东晋时采用泥点间隔。
东吴时的主要产品有罐、壶、盆、钵、盒、槅、樽、碗、盘、耳杯、砚、水盂、香熏、唾壶、虎子等日用器,以及斗、火盆、鬼灶、鸡笼、狗圈、谷仓、碓、砻、磨、米筛等明器。西晋时又增加扁壶、鸡首壶、狮形烛台等。今上虞县的南乡,在汉、六朝置始宁县。故"会稽出始宁用此丧葬宜子孙作吏高"铭文的谷仓和"赤乌十四年会稽上虞师袁宜作"的青瓷虎子等都是吴晋时期上虞越窑的产品。器物的装饰,在东吴时仍继承汉代的传统,到东吴晚期出现斜方格网纹,同时在谷仓上增加楼阙、佛像、人物和飞鸟等堆塑。西晋时普遍应用弦纹、斜方格网纹、联珠纹或用飞禽走兽组成的花纹带,西晋末到南朝初常用褐色点彩作装饰。南朝时则普遍饰以刻划的莲瓣纹。
参考书目
浙江省文物考古所、上虞县文化馆:浙江上虞县发现 了东汉瓷窑遗址,《文物》1981年10期。
李家治:我国瓷器出现时期的研究,《硅酸盐学报》第六卷3期,1978。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