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论王桐龄的史学
1)  The Study on Wang Tongling s Historical Thoughts
论王桐龄的史学
2)  Wang Tongling
王桐龄
3)  On Wang Changling s Farewell Poems
论王昌龄的送别诗
4)  On Wang Chuanshan s Philosophy of History
王船山的历史哲学
5)  Wang Chuanshan s Status in Chinese Historiography
王船山的史学思想
6)  On Wang Ding-jun in Chinese Literature History
文学史上的王鼎钧
补充资料:王柏龄居士(1889~1942年)
【王柏龄居士(1889~1942年)】
  王柏龄原本是叱吒风云的将军,不但不信佛教,甚至反对佛教,但中年却皈依了佛教,成为虔诚的佛门弟子和有力的护法。这种转变有一段曲折神奇的经过。
  王柏龄字茂如,皈依印光法师后,法名慧常,江苏省江都县人。王氏是江苏望族,他的祖父仁寿公、父亲宗彝公均为江都孝廉,举人出身,世系名门,甚受地方人士尊敬。柏龄生于清光绪十五年(一八八九年),少读家塾,十四岁考入南京陆军小学。三年毕业,成绩优良,保送保定陆军速成学堂第一期,与蒋中正、张岳军同学,且同被选为保送赴日深造的学生。到日本后,进入振武学校,这是专为中国留日学生办的进入士官学校的预备学校,柏龄在校时加入了同盟会。
  在振武三年毕业,分发到日本的野炮十九联队见习。十九联队驻扎在日本高田,气候严寒,雪深没胫,必须经过这样严格的训练,才能成为士官学校的后补生。未久,辛亥革命爆发,柏龄回国参加革命,参与光复南京、上海的战役。
  二次革命失败后,柏龄亡命日本,入士官学校中国学生队第十期,一九一五年毕业。一九一六年,回国继续革命,随居正于山东潍县举事讨袁。后应唐继尧之邀至云南,任云南讲武堂教育长。一九二三年,应召赴广州,任大本营高级参谋,未几被任为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襄佐蒋中正先生创办黄埔军校。一九二四年三月,任军校入学试验委员。六月,任军校教授部主任,党军成立,何应钦与柏龄分别任教导第一、二团团长。一九二五年二月,调军校参谋长,七月代理军校教育长。一九二六年初,调教导师师长,七月革命军北伐,任总预备队指挥官。一九二八年三月,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在南京成立,任教授部主任;十一月调江苏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长。一九二九年三月,当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连任数届,直至逝世为止。
  柏龄于一九二八年皈依佛教。他在〈追念我的师父印光大师〉一文中,叙述他信佛的经过:
  不佞业重福轻,障深慧浅,中年以前,只以科学为重,军略为高,罔识佛法正因,更误了修持行业。一旦烦恼降临,无法摆脱,才向释迦文佛求救。时,一九二八年事也,从南京支那内学院搜购经论,都是唯识宗经典,傍及《禅宗语录》、《海潮音》杂志等书,以为避除苦恼、遁入空门之计。尚未展读,对经忽发奇想,默祷曰:“释迦牟尼佛,你能将我痛苦解除乎?”不意之间,随手拈来《潮音》一册,翻出一篇文字,曰〈因果论〉,五分钟读竟,半载之嗔恼若失。当下私议,佛之慈悲灵感,有若是乎?遂决定生信。
  他信佛之后,喜欢研究文字高古、教理深奥的经论,对于念佛法门认为无甚高论,不大看得起。他尤喜在“念佛者是谁?”“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中讨生活。如此年余,觉得自己盲修瞎练不是办法,乃询诸缁友曰:“当今之世,谁个和尚,道德学问戒行堪为吾师乎?”众人向他介绍苏州的印光法师。他遂于一九三〇年冬季,到苏州报国寺皈依了印光法师。
  他皈依印光法师之前,并不知道法师是何宗何派?修何行?说何法?皈依之后,法师送他一些苏州弘化社出版的佛书。他归后阅读,始知是弘扬净土的,心中大为懊恼,责问他的缁友说:“我原想找一位行高学粹的师父,可以时时请益。你们给我介绍一个念佛的老禅和,岂不误我?”可是他亲近法师日久之后,为法师德行所感召,始知法师是佛门龙象、未可多得的再来人,始对法师佩服得五体投地,不再有贡高我慢之心。
  柏龄是个事母至孝的人,他的母亲生前想做一堂水陆道场,但又恐他用钱太多而拖延著未做。后来,他母亲去世了,他总想打一堂水陆以了母愿。后来遇上扬州旌忠寺传戒,他想在戒期内做水陆,乃与住持法权和尚商量主法人选,身边缁友们向他推荐某人某人,他不是说:“此人戒行不清。”即是说:“他的观路不熟。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