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tudy on Bi Feiyu s Writings
毕飞宇创作论
4) language in Bi Feiyu's works
毕飞宇作品语言
5) Bi Feiyu
毕飞宇
1.
Tens of thousands of Beauty with grief and Thousands of Beauty with Tears——an Analysis of the Females in Bi Feiyu s Works;
万艳同悲 千红一哭——试论毕飞宇笔下的女性形象
2.
Waipo Bridge(Maternal Grandmother Bridge):The Native Land Separated Far from Shanghai——An analysis of the female image in Bi Feiyu s novel of Shanghai 1920;
外婆桥:远离上海的乡土——毕飞宇《上海往事》女性形象分析
6) Bi Fei-yu
毕飞宇
1.
Salvation in Ache——On Bi Fei-yu s Aching Writng;
疼痛中的救赎——毕飞宇小说的疼痛题旨解读
2.
Memories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and Narrative of Post-modernism——A Review of Bi Fei-yu;
文革记忆与后现代叙事——毕飞宇论
3.
Irony and highly finished jars——Analyzing the short stories by Bi Fei-yu;
反讽,精制的瓮——毕飞宇短篇小说分析
补充资料:毕飞宇
毕飞宇,男,1964年生于江苏兴化,1987年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从教五年。
著有中短篇小说近百篇。主要著作有小说集《慌乱的指头》、《祖宗》等,被誉为:“写女性心理最好的男作家”。现供职于《雨花》杂志社。
近年来毕飞宇得奖众多,其中有:首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哺乳期的女人》)。 冯牧文学奖(奖励作家)三届小说月报奖(《哺乳期的女人》《青衣》《玉米》两届小说选刊奖(《青衣》《玉米》)首届中国小说学会奖(奖励作家《青衣》《玉米》)。《玉米》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
2005年是原创长篇小说的丰收年。在一众一线作家各自推出长篇新作之后,以中篇小说知名的毕飞宇在时隔8年之后,推出了自己的新长篇《平原》。这本小说自然也被看成毕飞宇的转型之作。和此前的中篇小说一样,《平原》关注的仍然是农村题材,描写的也仍然是上个世纪70年代,而从思想倾向上看,《平原》同样依然保持着对现实的强烈介入感,小说中“带菌者”的象征提法更是直接指向现实。从这个意义看,所谓转型,只是就小说的规模而言,《平原》在毕飞宇的创作中表现出来的延续性要大于标志性。
《平原》主人公端方高中毕业,在收获的季节回到了王家庄。地主的女儿三丫成了他生命中的第一个女人。三丫的出身注定他们之间的悲剧。
在1976年的平原上,知青出身的大队女支书吴蔓玲是一个几乎已没有性别意识的政治动物,但端方身上独特的男人气息,激发起了她内心蛰伏已久的女性情愫,她不可抑制地爱上了端方,稻子收割完了,但爱情理想似乎也完结了……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