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元代畜牧业地理
1)  Yuan Dynasty Animal Husbandry Geographical Feature
元代畜牧业地理
2)  animal husbandry geography
畜牧业地理
3)  modern livestock production
现代畜牧业
1.
From different views of the important situation and function,chief achievements and existing defect of livestock production,and development modern livestock production are analysed in this paper.
本文论述了畜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我国畜牧业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发展现代畜牧业等。
4)  Modern animal husbandry
现代畜牧业
1.
Primary discussion on modern animal husbandry development;
试论关于发展现代畜牧业问题
2.
Development of modern animal husbandry and construction of standardization animal raising zone;
现代畜牧业发展与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建设
3.
Research on Xinjiang traditional animal husbandry enchanged modern animal husbandry;
新疆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探讨
5)  The modernization of grassland livestock production
草地畜牧业现代化
6)  grassland livestock industry
草地畜牧业
1.
Agro-system establishment dominated by grassland livestock industry in foothills in Shanxi Province;
山西省山地丘陵区草地畜牧业主导型农业系统的建立
2.
The grassland livestock industry is the leading industry of the Tibetan agricultural economy, and the function it performs cannot be substituted for in this society s economy.
草地畜牧业是西藏农业经济的主导产业,在其社会经济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补充资料:畜牧业地理
      主要研究驯养动物(家畜、家禽等)生产的地域分布及其规律的领域。它是农业部门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驯养动物包括哺乳动物、禽类和一些非脊椎动物,主要有牛、马、驴、骡、骆驼、羊、猪、兔、鹿、象,以及鸡、鸭、鹅、火鸡、鹌鹑、鸽、蚕、蜜蜂等。它们为人类提供肉、乳、毛、皮革、蛋、丝和蜂蜜等产品,以及畜力、动力和部分药材原料。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还有一些野生动物正在被驯养或将被驯养。进行畜牧业地理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饲养动物再生产的本质,因地制宜进行畜牧业生产。
  
  研究内容  大致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①家畜生态地理,研究驯养动物种群的分布及其规律,以及与生态环境诸因子关系。②家畜生产地理,包括畜牧业生产和发展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条件(包括生产技术水平)的评价;畜牧业地域类型及其特点的研究;畜牧业区划和布局的研究。家畜生态地理以驯养动物的群体和个体同生态环境因子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是家畜生产地理的基础。家畜生产地理研究驯养动物生产过程中的地表空间现象及其规律。
  
  发展简史  中国是有畜牧业地理记载最早的国家之一。2000多年前的《周礼·夏官司马第四》中已有关于当时各地适宜畜种生产的叙述。以后《史记·货殖列传》、《汉书·西域传》记述有畜牧业分布、生产规模和经营方式等。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畜禽分布、形态、习性和特征,以及它们与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植被等要素的关系。有不少记述和分析至今仍有实际意义。
  
  但是对畜牧业地理的科学研究源自欧美。德国A.von洪堡和E.H.海克尔提出的自然地理学和动物生态学,是畜牧业地理产生的前提。英国C.R.达尔文创立的生物进猾说,为畜牧业地理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基础。以后,有关畜牧业地理的论著不断问世。1925年,美国的E.亨廷顿发表《家畜分布》论誓,这是论述家畜分布最早的论文。30年代和40年代美国、德国和日本的一些学者相继发表了有关家畜生态地理和畜产经济地理等方面的论著。20世纪50年代以后,畜牧业地理研究范围从一地一国扩大到洲和全球,理论和方法也有所发展。重要著作有:法国P.韦雷的《畜牧业地理》(1951);苏联E.A.鲁斯卡娅的《苏联畜牧业的远景发展与配置》(1959);70年代后期丹麦A.内曼-斯伦森和澳大利亚D.E.特赖布主编的多卷集巨著《世界畜牧科学》开始陆续出版。
  
  中国在20世纪30~40年代对畜牧业进行了一些区域性调查研究。50年代后,10余个大型综合考察队先后在进行全国自然条件和资源考察时,对区域畜牧业及其发展方向与布局区划等进行了考察研究,先后完成了《甘肃中部的畜牧业》(1957)、《新疆畜牧业》(1964)、《内蒙古畜牧业》(1977)、《西藏家畜》(1981)等著作。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