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李攀龙研究
1)  Abstract of Research on Li Panlong
李攀龙研究
2)  Li Panlong
李攀龙
1.
Pattern Before Artistic Conception:The Seven-charactered Verse of Li Panlong Versus the Apery and Change in That of Li Qi;
先意定格的窘境李攀龙七律对——李颀的“拟议”与“变化”
2.
Attempt at Artistic Features of Li Panlong s Jueju;
试论李攀龙绝句的艺术特色
3)  Li Pɑnlong
李攀龙(1514~1570)
4)  The Chronicle of Li Panlong
李攀龙年谱稿
5)  Li Bai study
李白研究
1.
The Academic Journey and Li Bai study of Professor An Qi;
安旗教授的学术历程和李白研究
6)  research of Li Yi
李益研究
补充资料: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

    中国明代文学家。字于鳞,号沧溟。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历官刑部主事、陕西提学副使、浙江副使、河南按察使等。在京期间,先后与谢榛、王世贞、宗臣、徐中行、梁有誉、吴国伦结诗社,后七子之名播于天下。李攀龙是后七子的首领之一,他持论褊狭,认为文自汉代、诗自盛唐以下,俱无足观,本朝也只推崇李梦阳一人。他认为先秦古文已有成法,创作只需模拟即可。他推崇汉魏古诗和盛唐的近体诗,往后的都加以鄙视。由于他的文学主张过于片面,限制了他本人的诗文创作,作品的摹拟痕迹太重,佳作不多。《广阳山道中》、《和余德甫江上杂咏》等诗或面对现实,感世伤时;或抒发个人哀怨,向往归隐,能写出内心的真情实感,却还可读。在李攀龙的各体诗中,以七律和七绝较优。其七律声调清亮、词采俊爽;他的某些七绝也还写得自然,能注意顿挫变化,意味隽永。但即使是好诗,也构思雷同、用词重复者多。其散文成就又在诗歌之下。著有《沧溟集》30卷。
   
   

《沧溟先生集》书影(明万历二年刊本)

《沧溟先生集》书影(明万历二年刊本)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