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new 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 order
国际新闻新秩序
2) new order of international journalism and dissemination
国际新闻与传播新秩序
3) new international order
国际新秩序
1.
The Conception of Harmonious World and Establishing a New International Order;
和谐世界理念与国际新秩序的构建
2.
Hence it has great guiding meaning for coordinating the relations between man and nature and reconstructing new international order.
恩格斯的观点即使与今天相比仍居前沿,对重建国际新秩序、协调天人关系仍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3.
The connotation is a fusion of the five principles on peaceful coexistence,anti-supremacy,power politics,maintenance of the world multiformity,the notion of building new international order,accelerating 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strengthening the function U.
江泽民国际关系民主化思想是顺应世界发展要求的产物,是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反霸思想为理论基础的;其内涵融会在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多样性、主张建立国际新秩序、促进国际合作、加强联合国作用、树立新安全观等国际战略思想之中;作为我国国际关系理念的创新,在实践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 International New Order
国际新秩序
1.
Concerning the topic of international new order,Jiang Zeming laid claim to take five principles of peaceful coexistence as the foundation to build up international new order,and meanwhile,respect the civilization diversity of different race,nation and region,push international relation democratization,take good order with varied interrelations.
关于国际新秩序问题,江泽民主张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新秩序,尊重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和地区文明的多样性,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处理好多种关系。
6) the new order of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国际环境新秩序
补充资料:世界新闻新秩序
第三世界国家为改变国际新闻报道和传播中的不均衡和不公正状况而要求建立的新的世界性新闻格局。
问题的提起 1948年3~4月,在日内瓦举行的联合国新闻自由会议通过了"国际新闻自由公约草案"。其中包括美国提出的"国际新闻采访及传递公约",法国提出的"国际新闻错误更正权公约",英国提出的"新闻自由公约"。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100多个遭受殖民统治的国家先后获得独立,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但是,它们在世界新闻体系中的地位,如同他们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一样,与之远远不相适应。到20 世纪 60年代中期,这一问题开始在国际上引起重视。1968年在南斯拉夫的卢布尔雅那召开的"大众传播媒介和国际了解 "讨论会上, 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存在着新闻和信息传播不均衡和不平等的问题,会议讨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的必要性。1969年,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就卫星直接广播问题展开辩论。 美国主张自由广播, 一些国家反对,最后建议用卫星直接广播必须取得接受国政府的事前同意。
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的意见 从1970年起,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历届大会和一些国际组织召开的国际会议上,以上问题成了引起争论的重要议题。许多第三世界国家指责西方四大通讯社的国际报道忽视第三世界国家, 对这些国家抱有偏见和不负责任。 美国等少数西方国家则强调新闻媒介有在任何地方自由搜集、传递和发表新闻的权利。在1970年教科文组织第16届大会上,几个发展中国家明确提出了传播媒介分布不平等的问题,要求组织更加合适和更加均衡的国际新闻交换系统。1972年教科文组织第17届大会通过的一般性辩论决议草案指出:"新闻工具如被滥用,也可成为控制世界舆论的工具或成为道德、文化污染的根源。此外,如果通讯的传播被少数国家垄断,通讯的国际流通常常是单方向的,这就可能导致对其他国家的文化价值的严重损害。"这两次大会先后决议,反对将大众传播媒介用于宣传战争、种族主义和种族隔离,要求就这方面提出一项基本原则宣言。在后来的讨论中,发展中国家的代表要求摆脱具有垄断性质的为私人利益效劳的外国大媒介机构的影响,谴责某些国家的传播媒介不能理解和报道其他国家和民族关心的事情和愿望,认为各国有权采取措施保护自己,以对付不负责任的报道。
"世界新闻新秩序"的提出和麦克布赖德报告 1973年, 第 4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指出, 绝大多数国家已沦于少数几个中心播发的消息情报的消极接受者的境地。1976年,不结盟国家举行传播问题讨论会,首次提出建立"世界新闻新秩序"。同年,教科文组织第19届大会设立了世界传播问题研究委员会,由爱尔兰人S.麦克布赖德任主席。该委员会于1979年提出题为《多种声音,一个世界》的报告,认为在传播问题上各国根据不同的传统、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的格局以及需要和可能,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十分重要;把预先设想好的模式拿到所有地方普遍应用是行不通的;应当高度重视消除传播及其他各种机构中、特别在消息情报流通中存在的不均衡和悬殊状态,各国应根据自己的情况、需要和传统来发展自己的传播格局,从而加强统一、独立和自力更生。
联合国大会的有关决议 1978年教科文组织第20届大会通过了《大众传播媒介致力于加强和平和国际了解,促进人权和反对种族主义、种族隔离和战争煽动的基本原则宣言》。同年,第33届联合国大会根据上述宣言通过33/115号决议, 指出需要" 在新闻自由流通及更广泛更均衡地传播新闻的基础上,为加强和平和国际了解而建立新的更公正和更有效的世界新闻和传播新秩序",并决定成立 " 联合国新闻政策和活动审查委员会 " 。1979年第3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34/182号决议将该委员会改称为"新闻委员会",规定其职责为审查联合国的新闻政策和活动及促进上述目标的实现。1984年中国被委任为该委员会新的成员国。
《塔卢瓦尔宣言》 1981年 5月,以发达国家为主的 20 多个国家的代表在法国塔卢瓦尔举行会议,通过《塔卢瓦尔宣言》。重申"新闻自由"的重要性,严厉抨击麦克布赖德报告有默认甚至鼓动政府从事新闻检查的倾向。会后美国众议院通过决议,要求教科文组织停止为世界新闻新秩序起草标准,否则美国将停止承担为教科文组织提供经费的义务。1984年美国宣布退出教科文组织。 在此之后, 发达国家又提出"交流权"问题,认为不受限制地传播新闻是人权的内容之一。这种观点遭到发展中国家的反对。1985年,教科文组织第23届大会继续就"交流权"问题进行辩论。
建立世界新闻新秩序问题,同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问题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一个符合世界各国利益的世界新闻新秩序的建立,还须经过长期的努力。
问题的提起 1948年3~4月,在日内瓦举行的联合国新闻自由会议通过了"国际新闻自由公约草案"。其中包括美国提出的"国际新闻采访及传递公约",法国提出的"国际新闻错误更正权公约",英国提出的"新闻自由公约"。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100多个遭受殖民统治的国家先后获得独立,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但是,它们在世界新闻体系中的地位,如同他们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一样,与之远远不相适应。到20 世纪 60年代中期,这一问题开始在国际上引起重视。1968年在南斯拉夫的卢布尔雅那召开的"大众传播媒介和国际了解 "讨论会上, 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存在着新闻和信息传播不均衡和不平等的问题,会议讨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的必要性。1969年,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就卫星直接广播问题展开辩论。 美国主张自由广播, 一些国家反对,最后建议用卫星直接广播必须取得接受国政府的事前同意。
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的意见 从1970年起,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历届大会和一些国际组织召开的国际会议上,以上问题成了引起争论的重要议题。许多第三世界国家指责西方四大通讯社的国际报道忽视第三世界国家, 对这些国家抱有偏见和不负责任。 美国等少数西方国家则强调新闻媒介有在任何地方自由搜集、传递和发表新闻的权利。在1970年教科文组织第16届大会上,几个发展中国家明确提出了传播媒介分布不平等的问题,要求组织更加合适和更加均衡的国际新闻交换系统。1972年教科文组织第17届大会通过的一般性辩论决议草案指出:"新闻工具如被滥用,也可成为控制世界舆论的工具或成为道德、文化污染的根源。此外,如果通讯的传播被少数国家垄断,通讯的国际流通常常是单方向的,这就可能导致对其他国家的文化价值的严重损害。"这两次大会先后决议,反对将大众传播媒介用于宣传战争、种族主义和种族隔离,要求就这方面提出一项基本原则宣言。在后来的讨论中,发展中国家的代表要求摆脱具有垄断性质的为私人利益效劳的外国大媒介机构的影响,谴责某些国家的传播媒介不能理解和报道其他国家和民族关心的事情和愿望,认为各国有权采取措施保护自己,以对付不负责任的报道。
"世界新闻新秩序"的提出和麦克布赖德报告 1973年, 第 4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指出, 绝大多数国家已沦于少数几个中心播发的消息情报的消极接受者的境地。1976年,不结盟国家举行传播问题讨论会,首次提出建立"世界新闻新秩序"。同年,教科文组织第19届大会设立了世界传播问题研究委员会,由爱尔兰人S.麦克布赖德任主席。该委员会于1979年提出题为《多种声音,一个世界》的报告,认为在传播问题上各国根据不同的传统、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的格局以及需要和可能,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十分重要;把预先设想好的模式拿到所有地方普遍应用是行不通的;应当高度重视消除传播及其他各种机构中、特别在消息情报流通中存在的不均衡和悬殊状态,各国应根据自己的情况、需要和传统来发展自己的传播格局,从而加强统一、独立和自力更生。
联合国大会的有关决议 1978年教科文组织第20届大会通过了《大众传播媒介致力于加强和平和国际了解,促进人权和反对种族主义、种族隔离和战争煽动的基本原则宣言》。同年,第33届联合国大会根据上述宣言通过33/115号决议, 指出需要" 在新闻自由流通及更广泛更均衡地传播新闻的基础上,为加强和平和国际了解而建立新的更公正和更有效的世界新闻和传播新秩序",并决定成立 " 联合国新闻政策和活动审查委员会 " 。1979年第3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34/182号决议将该委员会改称为"新闻委员会",规定其职责为审查联合国的新闻政策和活动及促进上述目标的实现。1984年中国被委任为该委员会新的成员国。
《塔卢瓦尔宣言》 1981年 5月,以发达国家为主的 20 多个国家的代表在法国塔卢瓦尔举行会议,通过《塔卢瓦尔宣言》。重申"新闻自由"的重要性,严厉抨击麦克布赖德报告有默认甚至鼓动政府从事新闻检查的倾向。会后美国众议院通过决议,要求教科文组织停止为世界新闻新秩序起草标准,否则美国将停止承担为教科文组织提供经费的义务。1984年美国宣布退出教科文组织。 在此之后, 发达国家又提出"交流权"问题,认为不受限制地传播新闻是人权的内容之一。这种观点遭到发展中国家的反对。1985年,教科文组织第23届大会继续就"交流权"问题进行辩论。
建立世界新闻新秩序问题,同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问题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一个符合世界各国利益的世界新闻新秩序的建立,还须经过长期的努力。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