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emocratic United Opposition
民主联合反对派
4) democratic parties
民主党派
1.
Thoughts on Attracting Individuals of New Social Strata into Democratic Parties;
关于民主党派发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思考
2.
Legal Status of China s Democratic Parties;
我国民主党派法律地位探讨
3.
About the Discourse Features of Democratic Parties and Their Rights to Discourse;
民主党派话语特点及话语权初探
5) democratic party
民主党派
1.
On the Reality of Democratic Party s Supervision;
民主党派监督的现实考量
2.
On Democratic Supervision Exercised by Democratic Party in the New Era;
试论新时期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
3.
Each democratic party takes an important effect in harmonious society in the new period.
新时期,各民主党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6) the democratic party
民主党派
1.
The manifestations of the system of multi-party cooperation under the CPC and political consultation are to motivate the democratic party to participate actively in political administration on one hand,and to make the most of the democratic supervision on the other.
作为参政党的各民主党派 ,民主监督是其最主要、最基本的职能之一。
2.
With the gradual increase of democracy in the state political life , the function of the Democratic Party in participation in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is being intensified.
随着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民主地位的不断提升 ,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职能也在不断加强。
补充资料: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政治思想
19世纪90年代中叶,在中国出现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的政治理论和方案。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组织了兴中会、同盟会以及其他革命团体,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封建王朝,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达到了顶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们当中的一些优秀分子,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继续推进革命。
近代中国社会亟待解决的主要政治课题是独立和民主。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太平天国革命和义和团运动代表农民小生产者,曾提出过素朴的反侵略、反压榨的斗争纲领。资产阶级维新派传播了救亡图存和社会变革的思想,并尝试付诸实践。他们的活动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表现出明显的历史局限性。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开拓了民主革命的新阶段,他们摒除了农民阶级的笼统排外倾向和皇权主义,突破了维新志士的君主立宪藩篱,结合中国国情,认真吸取了西方的民主主义,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民主革命的理论观点和主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的政治思想,成为近代中国民主思潮的高峰。孙中山、黄兴、章炳麟、宋教仁、朱执信、廖仲恺、胡汉民、陈天华、邹容等都曾对此作出过重要贡献。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的政治思想可分为两个阶段。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思想 这一阶段政治思想的主题有如下两个方面:①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近代中国的民族矛盾错综复杂,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居于首位;国内则存在以满洲贵族为首的清朝政府与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矛盾。由于侵略者和统治者日益勾结,两种矛盾相互交错,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所倡导的民族主义就包含着反满和救亡图存两方面的内容:反满,是孙中山和他的战友们最先揭橥的战斗旗帜。从兴中会到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始终是其中心口号。清朝政府的统治意味着满洲贵族"宰制于上"的民族牢狱,同时由于清王朝的媚外卖国政策,使其日益沦为"洋人的朝廷"。辛亥革命的斗争矛头直接指向腐朽的清朝政府。救亡图存,使中国独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的民族主义的又一重要内容。鲜明的爱国主义贯穿于他们的政治理论与实践的始终。兴中会宣言指出:"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后来的同盟会和其他革命团体,都无例外地把"拯救中国"作为当务之急。孙中山和他的战友们意识到要避免被瓜分、被共管的厄运,首先要推翻腐败的卖国的清朝政府。孙中山指出:"非革命无以救危亡","非先倒满洲政府"不足以图生存。②反对封建专制主义,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揭露和批判了封建暴政,召唤人民摧毁野蛮黑暗的帝制。他们认为必须根本改变"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的社会政治生活状况,决不允许"侵犯我们不可让与的生存权、自由权和财产权"以及"压制言论自由",应当代之以符合历史潮流和时代精神的"民主立宪",指出实现重大的变革,就难以避免采用"流血"的、"强迫"的手段。只有经由"国民革命"的途径推翻清王朝,才能建立"平等"的、"民治"的"国民的国家"。兴中会的誓词中提出"建立合众政府"的战斗任务。同盟会宣言对未来的共和国作了较为完备的表述:"要其一贯之精神,则为自由、平等、博爱"。"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还十分重视政体的变革,认为国家的根本性质必须通过相应的政体才能实现。他们进行了反复探索,认真考察西方国家的社会政治制度,并从中国古代官制中寻求借鉴,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构想。大体包括6个方面:反映民主建政进程和阶段划分的革命程序论;体现"代议政治"主要原则的政党与政党政治论;规定民主政治的实施原则──人民有权、政府有能的权能区分论;实现"主权在民"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的地方自治论和全民政治论;规划完满的政治体制和结构的五权宪法论(见五权宪法)。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政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概括了政治斗争的任务,集中了人民的要求,体现了近代社会发展的趋向。但是这一时期,他们的政治思想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主要表现为缺乏明确的反帝反封建内容,把反对帝国主义的首要任务在很大程度上归结为反满和反军阀的斗争,这在客观上贬低了前者的地位,在民族解放的理论和实践上,产生了消极影响。他们的反封建斗争也未能触及专制政治的基础,没有把矛头指向宗法封建性的土豪劣绅、大地方阶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建立的共和国,并没能真正实现主权在民的原则。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思想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中的优秀成员的政治思想并未停留在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在中国共产党和国际无产阶级帮助下,他们的政治思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达到了新的高度。他们的反帝思想进一步明确,《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指出:"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方面,民主主义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孙中山不仅尖锐地批判了军阀、政客和官僚,指出他们与帝国主义狼狈为奸。同时,也注意到了西方共和制度的弊端,认为美、法两国人民"所谓的民权,还是很少"的,不能单纯"学欧美,步他们的后尘"。真正的民权决不能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而应是"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者所得而私"。孙中山确立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的政治思想提供了新的内容。这些思想和政策成为"国民革命"的共同纲领,代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中先进分子的基本思想。但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他们当中一些成员跟不上历史的发展,停滞不前;还有一些成员则成为"第三条路线"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代表。
近代中国社会亟待解决的主要政治课题是独立和民主。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太平天国革命和义和团运动代表农民小生产者,曾提出过素朴的反侵略、反压榨的斗争纲领。资产阶级维新派传播了救亡图存和社会变革的思想,并尝试付诸实践。他们的活动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表现出明显的历史局限性。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开拓了民主革命的新阶段,他们摒除了农民阶级的笼统排外倾向和皇权主义,突破了维新志士的君主立宪藩篱,结合中国国情,认真吸取了西方的民主主义,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民主革命的理论观点和主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的政治思想,成为近代中国民主思潮的高峰。孙中山、黄兴、章炳麟、宋教仁、朱执信、廖仲恺、胡汉民、陈天华、邹容等都曾对此作出过重要贡献。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的政治思想可分为两个阶段。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思想 这一阶段政治思想的主题有如下两个方面:①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近代中国的民族矛盾错综复杂,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居于首位;国内则存在以满洲贵族为首的清朝政府与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矛盾。由于侵略者和统治者日益勾结,两种矛盾相互交错,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所倡导的民族主义就包含着反满和救亡图存两方面的内容:反满,是孙中山和他的战友们最先揭橥的战斗旗帜。从兴中会到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始终是其中心口号。清朝政府的统治意味着满洲贵族"宰制于上"的民族牢狱,同时由于清王朝的媚外卖国政策,使其日益沦为"洋人的朝廷"。辛亥革命的斗争矛头直接指向腐朽的清朝政府。救亡图存,使中国独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的民族主义的又一重要内容。鲜明的爱国主义贯穿于他们的政治理论与实践的始终。兴中会宣言指出:"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后来的同盟会和其他革命团体,都无例外地把"拯救中国"作为当务之急。孙中山和他的战友们意识到要避免被瓜分、被共管的厄运,首先要推翻腐败的卖国的清朝政府。孙中山指出:"非革命无以救危亡","非先倒满洲政府"不足以图生存。②反对封建专制主义,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揭露和批判了封建暴政,召唤人民摧毁野蛮黑暗的帝制。他们认为必须根本改变"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的社会政治生活状况,决不允许"侵犯我们不可让与的生存权、自由权和财产权"以及"压制言论自由",应当代之以符合历史潮流和时代精神的"民主立宪",指出实现重大的变革,就难以避免采用"流血"的、"强迫"的手段。只有经由"国民革命"的途径推翻清王朝,才能建立"平等"的、"民治"的"国民的国家"。兴中会的誓词中提出"建立合众政府"的战斗任务。同盟会宣言对未来的共和国作了较为完备的表述:"要其一贯之精神,则为自由、平等、博爱"。"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还十分重视政体的变革,认为国家的根本性质必须通过相应的政体才能实现。他们进行了反复探索,认真考察西方国家的社会政治制度,并从中国古代官制中寻求借鉴,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构想。大体包括6个方面:反映民主建政进程和阶段划分的革命程序论;体现"代议政治"主要原则的政党与政党政治论;规定民主政治的实施原则──人民有权、政府有能的权能区分论;实现"主权在民"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的地方自治论和全民政治论;规划完满的政治体制和结构的五权宪法论(见五权宪法)。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政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概括了政治斗争的任务,集中了人民的要求,体现了近代社会发展的趋向。但是这一时期,他们的政治思想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主要表现为缺乏明确的反帝反封建内容,把反对帝国主义的首要任务在很大程度上归结为反满和反军阀的斗争,这在客观上贬低了前者的地位,在民族解放的理论和实践上,产生了消极影响。他们的反封建斗争也未能触及专制政治的基础,没有把矛头指向宗法封建性的土豪劣绅、大地方阶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建立的共和国,并没能真正实现主权在民的原则。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思想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中的优秀成员的政治思想并未停留在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在中国共产党和国际无产阶级帮助下,他们的政治思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达到了新的高度。他们的反帝思想进一步明确,《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指出:"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方面,民主主义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孙中山不仅尖锐地批判了军阀、政客和官僚,指出他们与帝国主义狼狈为奸。同时,也注意到了西方共和制度的弊端,认为美、法两国人民"所谓的民权,还是很少"的,不能单纯"学欧美,步他们的后尘"。真正的民权决不能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而应是"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者所得而私"。孙中山确立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的政治思想提供了新的内容。这些思想和政策成为"国民革命"的共同纲领,代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中先进分子的基本思想。但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他们当中一些成员跟不上历史的发展,停滞不前;还有一些成员则成为"第三条路线"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代表。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