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 variegated tulip
杂色的郁金香
2) tulip breaking syndrome
郁金香杂色综合症
1.
Immuno gold identification and detection on pathogens of tulip breaking syndrome;
郁金香杂色综合症病原的免疫电镜鉴定与检测研究
3) The Black Tulip
黑郁金香;黑色郁金香
4) Tulip breaking virus
郁金香碎色病毒
5) A hybrid tulip;a hybrid cell.
杂交郁金香;杂交细胞
6) Tulipa gesneriana
郁金香
1.
Study on extra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red pigment from Tulipa gesneriana;
郁金香红色素的提取及性质研究
2.
Blooming Characteristics of Varieties of Tulipa gesneriana in Kunming Area;
昆明地区郁金香品种的开花特点
3.
The Study on the Culture of Tulipa gesneriana in Xiangxi Area;
湘西地区郁金香引种栽培研究
补充资料:郁金香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近几年来,郁金香在我国各大城市广泛栽培,已经成为春季园林中的重要的球根类花卉。但各种病虫害的频繁发生,不仅造成了产量的损失,而且严重影响了观赏价值。现结合多年的栽培经验,列举了几种郁金香常见的病虫害,并从综合防治角度提出一套栽培管理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防治策略。
一、常见病虫害的种类、症状和发病规律
郁金香疫病,又名郁金香灰霉枯萎病、郁金香褐色斑点病,主要危害叶片、花和球茎。叶片和花部受害后,植株生长弯曲,最后枯死,潮湿条件下,病部产生灰色霉层。病菌侵染球茎,使外部鳞片腐烂,并产生许多深褐色菌核。
幼叶伸展时即可被侵染。叶片病斑初为淡黄色,呈现圆形或长圆形,稍凹陷,有深色水渍状边缘,后期病斑扩大,变为灰褐色。当病斑发生于叶缘时,引起叶片向一侧卷皱。当天气潮湿时,病部覆盖大量灰色霉层。花被浸染后,产生浅褐色病斑,随后病斑逐渐扩大,并变为深褐色,最后枯萎。花芽受侵染严重时不能开放。茎上病斑较长,凹陷也较深,当扩展到茎的一周时,其上部倒伏腐烂。染病球茎的外皮常褪色、破裂,并有许多黑褐色小粒(小菌核)。剥去外皮,可见有深褐色近圆形病斑。感病球根长出的植株矮化,黄绿色,花枯萎。
该病为真菌性病害,病原为半知菌丛梗孢目葡萄孢属真菌。病菌以菌核在病株残体或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的侵染源。病菌通过雨水和气流传播。多雨、有雾和有露水的高湿天气,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传播。花圃内植株栽植过密、通风不良或周围杂草丛生,发病均较严重。植株生长不良或受到损伤时也易发病。
郁金香基腐病,主要危害球茎和根。病害多发生在球茎基部。在郁金香花凋谢时,田间即出现零星病株,叶片发黄、萎蔫,茎叶提早变红枯黄,枝干基部腐烂,呈现疏松纤维状,根系少,极易拔出。种球流胶,淀粉组织分解腐烂。收获期新挖的病球,外层鳞片产生豆粒大小无色疱样突起,疱破后流胶,湿腐,种球发生由外向内腐烂。高温暴晒后,病球呈水渍状青灰色湿腐,或以鳞茎盘为初侵染点,发生湿腐,向周围扩展。腐烂组织有刺鼻的酒糟昧。干燥后,病斑呈现灰白色石灰质样。种球贮藏期主要表现流胶,后呈现黄褐色干腐。若在温室内,感病的植株会提早枯萎死亡。
该病为真菌性病害,病原为半知菌从梗孢属的郁金香尖镰孢菌,具有寄主专化性,只危害郁金香。该病菌在感病种球和土壤中越冬。郁金香生长期和贮藏期均可受害。6月份是该病的发生高峰期,种球带菌是病害传播的主要途径,种球上的伤口和贮藏期通风不良是病害发生流行的主要条件。其中,地下害虫危害严重、土壤阴湿粘重和施入未腐熟的有机肥是田间发病的主要条件。受到侵染的球茎常常产生乙烯,影响邻近的球茎或植株,使之易遭受病害的侵染。栽培中氮肥施用过多可加重该病的危害。
郁金香青霉病,又名郁金香球茎腐烂病。主要危害鳞茎,也可在地上部分表现症状。碰伤的球茎在贮藏期间尤易发生此病。受害鳞茎表层覆盖一层绿色霉层,严重时里层鳞片亦受危害。鳞茎上形成暗褐色凹陷病斑,内部鳞片逐渐腐烂,最后鳞茎成朽木状干腐。该病在生长期的地上部分也可表现症状,即在幼叶和嫩叶顶部产生水渍状的病斑,病健部分界明显,顶部覆盖有青霉。受感染的鳞茎形成的植株矮小、失绿,不开花或花畸形,提前枯死。
该病为真菌性病害,病原为半知菌青霉属的簇状青霉,腐生为主。此病大部分是从机械伤口、灼伤或螨类危害造成的伤口感染而形成的,阴凉的环境有利于病菌侵染,贮藏场所通风不良和闷热时病害发生迅速。鳞茎在贮运期容易受害,碰伤的鳞茎最易受害。
郁金香腐朽菌核病,病原物属半知菌小菌核属,主要危害幼苗和鳞茎。幼苗受到侵染后,小叶刚抽出即枯死。
一、常见病虫害的种类、症状和发病规律
郁金香疫病,又名郁金香灰霉枯萎病、郁金香褐色斑点病,主要危害叶片、花和球茎。叶片和花部受害后,植株生长弯曲,最后枯死,潮湿条件下,病部产生灰色霉层。病菌侵染球茎,使外部鳞片腐烂,并产生许多深褐色菌核。
幼叶伸展时即可被侵染。叶片病斑初为淡黄色,呈现圆形或长圆形,稍凹陷,有深色水渍状边缘,后期病斑扩大,变为灰褐色。当病斑发生于叶缘时,引起叶片向一侧卷皱。当天气潮湿时,病部覆盖大量灰色霉层。花被浸染后,产生浅褐色病斑,随后病斑逐渐扩大,并变为深褐色,最后枯萎。花芽受侵染严重时不能开放。茎上病斑较长,凹陷也较深,当扩展到茎的一周时,其上部倒伏腐烂。染病球茎的外皮常褪色、破裂,并有许多黑褐色小粒(小菌核)。剥去外皮,可见有深褐色近圆形病斑。感病球根长出的植株矮化,黄绿色,花枯萎。
该病为真菌性病害,病原为半知菌丛梗孢目葡萄孢属真菌。病菌以菌核在病株残体或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的侵染源。病菌通过雨水和气流传播。多雨、有雾和有露水的高湿天气,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传播。花圃内植株栽植过密、通风不良或周围杂草丛生,发病均较严重。植株生长不良或受到损伤时也易发病。
郁金香基腐病,主要危害球茎和根。病害多发生在球茎基部。在郁金香花凋谢时,田间即出现零星病株,叶片发黄、萎蔫,茎叶提早变红枯黄,枝干基部腐烂,呈现疏松纤维状,根系少,极易拔出。种球流胶,淀粉组织分解腐烂。收获期新挖的病球,外层鳞片产生豆粒大小无色疱样突起,疱破后流胶,湿腐,种球发生由外向内腐烂。高温暴晒后,病球呈水渍状青灰色湿腐,或以鳞茎盘为初侵染点,发生湿腐,向周围扩展。腐烂组织有刺鼻的酒糟昧。干燥后,病斑呈现灰白色石灰质样。种球贮藏期主要表现流胶,后呈现黄褐色干腐。若在温室内,感病的植株会提早枯萎死亡。
该病为真菌性病害,病原为半知菌从梗孢属的郁金香尖镰孢菌,具有寄主专化性,只危害郁金香。该病菌在感病种球和土壤中越冬。郁金香生长期和贮藏期均可受害。6月份是该病的发生高峰期,种球带菌是病害传播的主要途径,种球上的伤口和贮藏期通风不良是病害发生流行的主要条件。其中,地下害虫危害严重、土壤阴湿粘重和施入未腐熟的有机肥是田间发病的主要条件。受到侵染的球茎常常产生乙烯,影响邻近的球茎或植株,使之易遭受病害的侵染。栽培中氮肥施用过多可加重该病的危害。
郁金香青霉病,又名郁金香球茎腐烂病。主要危害鳞茎,也可在地上部分表现症状。碰伤的球茎在贮藏期间尤易发生此病。受害鳞茎表层覆盖一层绿色霉层,严重时里层鳞片亦受危害。鳞茎上形成暗褐色凹陷病斑,内部鳞片逐渐腐烂,最后鳞茎成朽木状干腐。该病在生长期的地上部分也可表现症状,即在幼叶和嫩叶顶部产生水渍状的病斑,病健部分界明显,顶部覆盖有青霉。受感染的鳞茎形成的植株矮小、失绿,不开花或花畸形,提前枯死。
该病为真菌性病害,病原为半知菌青霉属的簇状青霉,腐生为主。此病大部分是从机械伤口、灼伤或螨类危害造成的伤口感染而形成的,阴凉的环境有利于病菌侵染,贮藏场所通风不良和闷热时病害发生迅速。鳞茎在贮运期容易受害,碰伤的鳞茎最易受害。
郁金香腐朽菌核病,病原物属半知菌小菌核属,主要危害幼苗和鳞茎。幼苗受到侵染后,小叶刚抽出即枯死。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