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马尔堡会谈
1)  Marburg, Colloquy of
马尔堡会谈
2)  Marlborough Region
马尔堡
3)  Marburg virus
马尔堡病毒
1.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onoclonal Antibodies to Nucleoprotein of Ebola Virus and Marburg Virus;
抗埃博拉病毒和马尔堡病毒核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特性鉴定
4)  Marburg disease
马尔堡病;青猴病
5)  Salzburg conferences
萨尔茨堡会议
1.
Salzburg conferences——the beginning Einstein entered the physicist core layer
萨尔茨堡会议——爱因斯坦进入物理学家核心层的开端
6)  Guayaquil Conference
瓜亚基尔会谈
补充资料:马尔堡病病毒
      两种高病死率出血热的病原体之一。它和埃波拉出血热病毒均以首先发现病人的地点而得名。存在于非洲某些地区,以发热、出血、休克、呕吐、腹泻和皮疹为特征,能通过接触由人传给人。这两种疾病的原始传染来源不详。1981年,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在肯尼亚绿猴中查到马尔堡病病毒的抗体,在狒狒中查到埃波拉病病毒的抗体。
  
  两种病毒形态相似,为多形性细长丝状,可呈"U"形、"б"形或环状,像空心的管道(见图)。长度差别很大,从130纳米到1.4×104纳米,直径约80纳米。纯化病毒粒感染性最强部分为杆状,分别长790纳米(马尔堡病病毒)和970纳米(埃波拉病病毒)。病毒粒有螺旋状的核壳,内含负链RNA,分子量为4.2×106,外包1层带有突起的包膜,以芽生方式从细胞质膜释放。两种病毒均可在多种细胞培养中繁殖,相互间无抗原关系。病毒在室温下较稳定,60℃加温30分钟则被灭活,对脂溶剂、紫外线、福尔马林和石炭酸敏感。由于形态特殊,尚未最后确定其分类。1982年有人建议将这两种病毒编入一个新科,称丝状病毒科,但还未经公认。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