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京剧故事选
1)  Tales from Peking Opera
京剧故事选
2)  Tales From Tibetan Opera
藏剧故事集
3)  contingency screening
事故筛选
1.
For avoiding missing of reporting insecure cases,this paper integrates fuzzy set theory with Taylor series expansions techniques,and presents an efficient method for contingency screening of dynamic security assessment.
为避免在暂态稳定分析中稳定与不稳定状态的漏报 ,文中结合模糊子集理论和高阶 Taylor级数 ,提出了一种用于在线暂态安全分析的快速事故筛选方法。
2.
With the truth that the essential carrying limit of transmission element is its permissible operating temperature,a contingency screening and ranking method based on the temperature of transmission element is proposed.
本着输电元件载荷限制的热本质因素,提出以输电元件温度为核心的事故筛选和事故严重性程度排序方法,该方法以预想事件发生后电力系统中各输电元件的稳态温度值是否超过其最大允许运行温度为事故筛选标准,进而对造成输电元件过载者按其温度到达其允许值所持续时间长度作为事故严重性程度排序指标,建立系统的评价方法。
3.
The aim of contingency screening and ranking is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contingencies needing detailed analysis and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dynamic security assessment with the selection of severe contingencies or the screening of harmless contingencies.
本文对目前的暂态稳定性分析的事故筛选与排序方法,如能量函数法中的PEBS法、基于扩展等面积法则的EEAC法及集中反应事故性能指标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对各类方法进行了对比。
4)  power excursion accident
功率剧增事故
5)  The story was based on a play.
故事来源于剧本。
6)  Selected Tales of Liaozhai
聊斋故事选
补充资料:藏剧
      藏族戏曲剧种。流行于藏族地区。藏语称"阿吉拉姆"(意为仙女大姐),简称"拉姆",亦名"朗达"。8世纪,藏王赤松德赞(742~797)请印度高僧莲花生(白玛老本)入藏,修建山南桑鸢寺, 779年举行落成典礼时,采用藏族原始宗教"苯波"巫师仪式,并与当地土风舞结合,形成哑剧性的跳神仪式,以宣扬佛教哲理,此即藏剧的起源。至15世纪,僧人汤东杰布 (1385~?)为募捐造桥,把民间艺术引入跳神仪式,用来表演民间或佛经故事,形成载歌载舞的戏剧形式,这种形式被视为藏戏的开端。到17世纪五世达赖罗桑嘉错(1617~1682)时,藏剧从寺院宗教仪式中独立出来,演剧成员组织起职业剧团,编写藏剧脚本,进一步综合藏族古典文学、音乐、舞蹈、说唱、美术以及杂艺武技等。发展为以唱为主,唱、韵、舞、技相互结合的戏剧艺术。许多剧团每年还要到拉萨支戏差,参加西藏地方政府组织的"雪顿",成为藏族的戏剧节。藏剧的流行地域,除西藏外,还有四川、青海、甘肃等省的藏族地区,以及印度、不丹、锡金等国家的藏族聚居地。
  
  长期以来,藏族与各兄弟民族,特别是汉族交往密切,文化艺术不断交流,使藏剧艺术同样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戏曲艺术的共同特征,如歌、舞、剧的有机结合,唱、念、做的程式特点,以及时间、空间观念的灵活性和表演上的虚拟手法等。同时,藏族有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无论在文学剧本、演出形式、唱腔、舞蹈、面具等方面,又具有与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戏曲不同的艺术风格。藏剧演出,一般分 3段,开场祭神歌舞,其后为正戏传奇,最后结尾祝福迎祥。一个大戏,可连场演出1~5天,戏中有一剧情讲解人,通过他的韵白讲解,起到衔接故事和向观众交代情节的作用。藏剧唱腔高亢、雄浑,除少数共同的腔调外,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声帮和,以适应广场演出的需要。伴奏乐器只有一鼓一钹,"鼓钹点"随唱腔、舞蹈、身段动作而变化。演员表演时戴面具,其舞蹈、身段多从民间歌舞、宗教舞蹈吸收而来,舞步起落幅度较大,舞姿节奏鲜明,粗犷健美。在戏剧演出中,还可穿插民间歌舞或技艺。
  
  藏剧在流传过程中,由于各剧团所处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习俗、艺术影响、语音特点等不尽相同,加上各剧团演员师承有别,致使藏剧分化成基本上以剧团为中心的不同艺术流派,如早期和后期有所谓白面具派与蓝面具派,而后期的蓝面具派又因有4个剧团而分为4大流派。藏剧的传统剧目,可分为历史传说剧、民间故事剧、人情世态剧、佛经故事剧等。因长期处在政教合一的社会制度下,剧目普遍带有神话或宗教色彩,同时也渗透着藏族人民美好的感情和愿望。著名的剧目有《文成公主》、《诺桑王子》、《苏吉尼玛》、《卓娃桑姆》、《白玛文巴》等。
  
  在藏剧发展史上,曾出现过几位著名演员和戏师(导演兼团长),如觉木隆剧团的米玛强村,他的唱腔风格世代流传,影响很广;扎西顿珠对发展丰富觉木隆派的藏剧艺术卓有贡献,是有名的艺术革新家。云登波创造了觉木隆派的喜剧表演艺术。那加以独特的唱腔和较深的艺术造诣,创立、发展了藏剧江尔流派。
  
  1960年,正式成立西藏自治区藏剧团。先后整理演出了《朗莎雯波》、《文成公主》、《诺桑王子》等传统戏,并把藏剧从广场搬上舞台,有了化妆、灯光、布景和管、弦乐的伴奏,使古老的藏剧在艺术上得到了新的发展。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