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马里兰希宾特式椅
1)  Maryland Chippendale chair
马里兰希宾特式椅
2)  Maryland Chippendale chair
马里兰希宾特椅
3)  Irish Chippendale furniture
爱尔兰希宾特式家具
4)  Newport Chippendale furniture
纽波特希宾特式家具
5)  French Chippendale furniture
法式希宾特式家具
6)  American Chippendale furniture
美国希宾特式轻巧家具
补充资料:《希尔德布兰特之歌》
      古代日耳曼英雄诗歌,是至今保留下来的唯一的一首。大约在公元600年产生于德国南部的巴伐利亚。810至 820年间富尔达修道院的两名僧侣把它抄录在一部拉丁文祈祷书的开端和末尾两面空页上,用古代高地德语和古代低地德语混合写成。全诗只留下残篇68行,有头无尾。故事取材民族大迁徙时期的英雄传说,采用古代日耳曼文学的头韵诗体形式。公元476年,为罗马服务的日耳曼族近卫官奥多亚克纠集多种蛮族,推翻了罗马帝国最后一个皇帝,建立起自己的王国,统治意大利。493年东哥特人狄奥德里希杀死奥多亚克,占领意大利,建立了东哥特王国,自立为国王,定都维罗纳。诗歌中与历史事实相反,不是狄奥德里希杀死奥达克即历史上的奥多亚克,而是狄特里希即历史上的狄奥德里希由于受到奥达克的压迫,带着他最忠实的部下希尔德布兰特逃向匈奴。30年后,他们带着军队重返故乡,在边界上希尔德布兰特与儿子哈都布兰特率领的军队相遇。父亲认出了儿子,但儿子不认识父亲,把他当作狡猾的匈奴人而向他挑战。父亲面临着英雄荣誉感与父子之情的选择。经过激烈的内心斗争,英雄荣誉感战胜了血缘关系,于是他向儿子应战。诗歌至此中断。关于结尾,后来有许多续篇。从北欧传说《希尔德布兰特阵亡之歌》推断,父亲最后杀死了儿子。但在13世纪挪威的《狄德莱克萨迦》和后来的《年轻的希尔德布兰特》中,父子冲突均以和解告终。这表明在13世纪基督教盛行时期古代日耳曼人"荣誉"和"忠诚"的观念已被基督教的"容忍"、"仁慈"所代替。这首古诗的残稿一直保存在卡塞尔图书馆,1946年遗失。1950年发现残稿的第二页在美国洛杉矶,1972年发现第一页在美国费城。现在这两页残稿都已归还原处。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