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南京地区模印拼嵌画像砖墓
1)  Nanjing Diqu muyin pinqian
南京地区模印拼嵌画像砖墓
2)  Moulded relief brick sculptures
模印画像砖
1.
Academically called "relief brick sculptures",especially refers to a type of bricks with figures burnt to be shaped inside brickkiln,after wet mud prints the figures on a box-like matrix from carved boards,or wet mud is pressed directly with figures,which is named "Moulded relief brick sculptures".
学术界统称的"画像砖"特指先经过木版雕刻之后制作成一种箱体式母模的模具,在未干的泥坯上施压成一种带有纹饰图形的砖,再经过窑内烧制定型画像砖,即"模印画像砖"。
3)  Han huaxiangzhuanmu
汉画像砖墓
4)  pattern-pressed crafts and embedment arts
模印拼嵌
5)  Stone reliefs
墓室画像砖(石)
6)  Deng Xian huaxiangzhuanmu
邓县画像砖墓
补充资料:南京地区模印拼嵌画像砖墓
      墓内壁面用模印画像砖拼嵌成大幅砖画的东晋南朝墓葬。分布于南京市及附近的丹阳县等地。1960年,南京博物院在南京西善桥发现了内有"竹林七贤和荣启期"模印拼嵌砖画的南朝初年墓。1965和1967年又在江苏省丹阳县胡桥和建山两地发掘了3座南朝皇族的砖室墓,墓内都有大幅的模印拼嵌砖画。其做法是将画像按粉本分别模印在多块砖坯上,入窑烧成砖后,再拼嵌在墓壁上。这些砖画是研究东晋南朝绘画艺术、服饰制度等方面的重要实物资料。
  
  模印拼嵌砖画,是在1块单砖构成1幅图像的画像砖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东晋时期开始出现由多块砖所构成的龙、虎图像,南京万寿村东晋永和四年(348)墓中的龙、虎图像由2至3块砖拼成,并有"龙"、"虎啸丘山"等榜题。以后用砖数日渐增多,到东晋末南朝初出现了由多达数十块到数百块砖构成的大幅画面。如西善桥墓中的"竹林七贤和荣启期"砖画,该画分两段,各长240厘米,高80厘米,对应地拼嵌在墓室左、右两壁。一壁为嵇康、阮籍、山涛、王戎4像,另一壁为向秀、刘灵(伶)、阮咸和荣启期4像,人物形象生动,个性鲜明,技法和风格与流传至今的晋代绘画摹本非常相似。有人推测是顾恺之或戴逵等名家的画本。南京地区的南朝大型皇室墓葬中,拼嵌砖画往往占了墓葬的全部墓壁,内容除"竹林七贤和荣启期"外,还有守门狮子,披铠武士,甲骑具装,羽人戏龙、戏虎,出行仪仗,骑马乐队等,技法和画风与西善桥墓的"竹林七贤"砖画相同。在龙、虎的画面中出现飞天的形象,说明受到佛教艺术的影响。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