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画像石墓
1)  burial with stone relieves
画像石墓
2)  tomb of stone relief
汉画像石墓
1.
Based on the tomb shape,the types of funerary objects,the contents of stone relief and carving techniques,The article analyses the tomb of stone relief at Yangguansi in Nanyang with others in the region and determines the era of the tomb at Yangguansi should be advanced to the mid-late stage of Western Han dynasty.
本文依据南阳杨官寺汉画像石墓的形制、随葬器物的类型、石刻画像利用率的高低以及画像内容题材及雕刻技法等几个方面,与本地区其他画像石墓与画像石纪年墓进行比较分析,判定杨官寺画像石墓的年代应提早至西汉中期偏晚阶段。
3)  Stone reliefs
墓室画像砖(石)
4)  the ancient stone relief tomb
北寨古画像石墓
5)  Yi Nan Stone Tomb
沂南汉画像石墓
6)  Anqiu huaxiangshimu
安丘画像石墓
补充资料:沂南墓画像石
      中国东汉晚期大型墓室石刻画像。此墓位于山东省沂南县北寨村。1954年华东文物工作队和山东省文管会联合发掘。
  
  关于此墓营建的年代,曾有学者论证为魏、晋时期,1956年出版的《沂南古画像石墓发掘报告》推定为东汉末年灵、献之际,现在文物考古界大多定为东汉末年。墓主姓名无考,从墓室规模和画像内容推测,可能是一兼有大量土地的高级官吏,或为将军。
  
  沂南墓是石筑的多室墓。中轴线上分前、中、后 3主室,还有东侧 3室,西侧 2室,共 8室。南北全长8.7米,东西宽7.55米。曾被盗掘,随葬器物劫余甚少。但是完整保存下来的墓室石刻画像,是十分珍贵的东汉历史画面。
  
  全墓共有画像石 42块,画像 73幅,分布在墓门和前中后 3室的横额、壁面、过梁、柱、藻井、隔墙等处,总面积 442平方米。所绘题材广泛,涉及社会经济、政治状况、阶级差别、民族关系、哲学宗教、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以及典章制度、衣冠文物、风俗人情等许多方面。依画像的内容和在墓中的位置,大体可归为 4组:
  
  第 1组,以墓门横额上的攻战图为主,配以神话人物和神兽等画像;第 2组,以前室横额上的祭祀图为主,配以伐鼓、拥篲、武器和神话人物、仙禽神兽以及图案画;第 3组,以中室横额上的出行图、丰收宴享图和乐舞百戏图为主,配有马厩图、历史故事图以及神话人物、仙禽神兽和图案画;第 4组,是布于后室隔墙上的仆人涤器图、侍女捧奁图、衣履图、送馔备马图等,配有仙禽神兽和图案画。
  
  第 1 幅攻战图, 刻画汉胡两军在桥上交战的场面。汉军是大队的步兵,皆戴圆顶帽,着战袍;胡人兼有骑兵和步兵,皆深目高鼻,戴尖顶盔,骑兵着短衣,步兵着战袍。两军相接,胡人已现败阵。它描绘了墓主生前曾率军打败异族人的辉煌业绩,在汉代为数不多反映民族战争的画像中,是很难得的一幅。第 5、6、7幅是祭祀图,表现祭祀礼仪,显示墓主的身份地位,是当时政治生活中形成门第网络的生动写照。第34幅乐舞百戏图,表演的节目有飞剑跳丸、七盘舞、戴竿之戏、绳技、龙戏、鱼戏、豹戏、雀戏、骑术、戏车等,伴奏者多达23人,全图共有19个单元,其丰富多彩在汉代乐舞百戏画像中是少有的。它不仅反映了墓主生前的逸乐生活,而且可看到当时乐舞百戏所达到的水平。第35幅丰收宴享图,左半部是粮车、粮堆、粮仓和监收粮谷、过斗收粮的人等;右半部在准备饭食,有屠宰、烹饪、操作和一应器具、器皿。第36、37、38、39幅是出行车马仪仗图,刻画有斧车、轺车、辎车、大车等 5种车型共13辆马车,和乘主、御手、前导、从骑以及迎客、府第庭院,是大官僚地位尊崇和行止排场的形象表现。第 68、69、70、71幅,刻画了仆役侍奉主人的活动,家具陈设、日用器具,包括衣架、鞋案等,反映墓主生前起居和府第闺房的景况。
  
  衬托上述主体画面的,是大量神话人物、仙禽神兽和历史故事画。前两类有31幅,其中有伏羲、女娲、人皇、东王公、西王母、羽人、毛人、玉兔、灵怪、瑞兽等,反映了墓主的信仰崇拜,用以驱邪镇墓。历史故事类,选题很丰富,其中有苍颉造字(第41图上)、尧舜禅让(第41图下)、周公辅成王(第43图上)、齐桓公与卫姬(第42图上)、晋灵公欲杀赵盾(第47图上)、孔子见老子(第48图上)、蔺相如完璧归赵(第44图上)、荆轲刺秦王(第49图下)、聂政刺韩相(第49图上)、鸿门宴、范增剑破玉斗(第45图上下)等,都是形象的历史资料。
  
  石刻画像是绘画和雕刻艺术的结合。沂南墓画像石在构图上,把众多的人物、器物、建筑物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有动有静,构成一幅幅丰满而生动的画面,正是东汉末年画像石极盛时期成熟的佳作。但人物形象处理仍缺乏个性,画幅的空间感也还很弱,未能超越一般汉画朴拙的水平。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