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ongzhou liuliqi
东周琉璃器
4) colored glasswares
琉璃器
1.
We can find answers to many questions from the unearthed colored glasswares,such as the prevailing of drinking tea in Tang Dynasty,the thriving of Buddhism,the canonazation of colored glassware,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culture and china on exotic glasswares,as well as.
法门寺地宫出土了20件琉璃器,2件为国产,18件为外来品,数量虽然不多,但为我们研究唐朝历史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5) coloured glaze
琉璃
1.
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technologies of making ceramics, bricks and tiles, coloured glaze, together with 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based on some historical materials and unearthed artifacts of the Hsi Hsia Kingdom.
本文以有关史料和出土文物为依据,对西夏的陶瓷砖瓦琉璃制造技术、产品特点及应用进行了探
2.
The word liuli does not mean irregular, but was the first loan word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 a transliteration of liuli, coloured glaze.
此“陆离”非参差之意,而是屈原留下来的夏言史和汉语史上的第一个外来语——“琉璃”的音译。
6) glazed roof tile
琉璃瓦
1.
Study on glazed roof tile made from red mud;
利用赤泥制备琉璃瓦的研究
2.
In this study,biscuit for glazed roof tile was prepared using red mud and other raw materials,the bending strength of which was 29.
3MPa琉璃瓦素坯,开发出与该坯体烧结温度一致的无铅琉璃瓦用釉,并采用一次烧成工艺制备出了达到国家建筑琉璃制品标准GB9197-88要求,及国家建材行业建筑琉璃制品标准JC/T765-2006要求的无铅琉璃瓦。
补充资料:东周琉璃器
春秋、战国时期的玻璃制品。又称料器。琉璃器在西周墓葬中已有出土。春秋时期有陕县上村岭虢国墓地等少数几处发现,器类限于珠、管一类的小件串饰,春秋中期始见琉璃环。战国时期的琉璃器,迄今已在黄河、长江和珠江流域发现50多处,大多出在墓葬中。长沙地区100多座楚墓中出土有200多件,品类齐全。除珠、管外,还有壁、瑗、环、璜、剑饰(剑首、剑珥)、印章等,品类齐全,保存良好。各地出土的琉璃器,有透明和不透明两种,呈乳白、米黄、深蓝、豆青、翠绿、淡紫、黑褐等多种色彩,间或有美丽的图纹。
东周琉璃器大多用作装饰品,如佩饰、嵌饰等,以珠、管类最常见。琉璃珠多呈球形或多面球形,少数作椭圆或梭形,中穿小孔,球径一般1~2厘米,最小的仅0.2厘米,最大的4.2厘米。球面上常有多组由蓝色圆点和白色圆圈组成的"鱼目纹",有的圆圈内、外形成多彩的套色,俗称"蜻蜓眼"。琉璃管多圆柱体,个别呈四棱或六棱柱体,纵穿一孔,一般长2厘米,柱径0.5~0.6厘米,最大的长4.3厘米。在墓葬中,琉璃珠、管每与小晶、玛瑙、玉、石饰件组成串饰,佩于死者颈项、耳部或腕部。漆器或青铜器上也有嵌琉璃珠饰或片饰的,著名的越王勾践剑的剑格上即嵌有蓝色琉璃(见彩图)。长沙楚墓出土的琉璃璧,直径一般在6~9厘米之间,最大的直径18厘米,饰谷纹,边缘或有弦纹,与玉璧的造型无异。琉璃剑饰的制作也很精致,饰柿蒂纹、蟠龙纹或谷纹。 对战国时期琉璃璧用 X射线分析方法鉴定表明,其结构属于玻璃态物质,因此,玻璃史研究者多主张应称之为玻璃。国内、外学者所做定性、定量分析表明,战国时期琉璃器都属于PbO-BaO-SiO2系统,即以二氧化硅为基质的铅钡玻璃,与古埃及和古罗马的钠钙玻璃不同。应指出,含有多量的钡是中国先秦至西汉时期玻璃的显著特点,同时,琉璃璧、剑饰等器物的形制、纹饰,都属战国时期同类器物的典型式样,印章上又铭刻着中国特有的文字,这进一步证明东周玻璃制品是古代中国人自行熔制的。至于"蜻蜓眼"式琉璃珠是否受到西方影响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东周琉璃器大多用作装饰品,如佩饰、嵌饰等,以珠、管类最常见。琉璃珠多呈球形或多面球形,少数作椭圆或梭形,中穿小孔,球径一般1~2厘米,最小的仅0.2厘米,最大的4.2厘米。球面上常有多组由蓝色圆点和白色圆圈组成的"鱼目纹",有的圆圈内、外形成多彩的套色,俗称"蜻蜓眼"。琉璃管多圆柱体,个别呈四棱或六棱柱体,纵穿一孔,一般长2厘米,柱径0.5~0.6厘米,最大的长4.3厘米。在墓葬中,琉璃珠、管每与小晶、玛瑙、玉、石饰件组成串饰,佩于死者颈项、耳部或腕部。漆器或青铜器上也有嵌琉璃珠饰或片饰的,著名的越王勾践剑的剑格上即嵌有蓝色琉璃(见彩图)。长沙楚墓出土的琉璃璧,直径一般在6~9厘米之间,最大的直径18厘米,饰谷纹,边缘或有弦纹,与玉璧的造型无异。琉璃剑饰的制作也很精致,饰柿蒂纹、蟠龙纹或谷纹。 对战国时期琉璃璧用 X射线分析方法鉴定表明,其结构属于玻璃态物质,因此,玻璃史研究者多主张应称之为玻璃。国内、外学者所做定性、定量分析表明,战国时期琉璃器都属于PbO-BaO-SiO2系统,即以二氧化硅为基质的铅钡玻璃,与古埃及和古罗马的钠钙玻璃不同。应指出,含有多量的钡是中国先秦至西汉时期玻璃的显著特点,同时,琉璃璧、剑饰等器物的形制、纹饰,都属战国时期同类器物的典型式样,印章上又铭刻着中国特有的文字,这进一步证明东周玻璃制品是古代中国人自行熔制的。至于"蜻蜓眼"式琉璃珠是否受到西方影响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