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柬埔寨文学
1)  jianpuzhai wenxue
柬埔寨文学
2)  Cambodian [英][kæm'bəudiən]  [美][kæm'bodɪən]
柬埔寨文
3)  Cambodia [英][kæm'bəudjə]  [美][kæm'bodjə]
柬埔寨
1.
Paphiopedilum macranthum ,a NewS pecies of Orchidaceae from Cambodia;
大花兜兰,柬埔寨兰科一新种
2.
Cambodian Parliamentary Election: Uncertain after Certain;
2008年柬埔寨大选之后未来政局的几个悬念
4)  Kampuchean [kæmpu'tʃiən]
柬埔寨人
5)  Cambodia [英][kæm'bəudjə]  [美][kæm'bodjə]
柬埔寨王国
1.
Ore deposit geology of the Memong gold field, Mondulkiri Province, Cambodia;
柬埔寨王国蒙多基里省Memong金矿区矿床地质
2.
Gold resources and the booming gold mining industry of Cambodia;
柬埔寨王国金矿资源与正在兴起的金矿业
6)  riel [英][ri:'el]  [美][ri'ɛl]
瑞尔(柬埔寨)
补充资料:柬埔寨文学
      柬埔寨建国于 1世纪,当时称为扶南国,公元68年为印度南部部落首领混滇所征服。混滇自立为扶南国王,并把印度南部的文化传入柬埔寨,从此,柬埔寨人民便有了自己的古文字。这种文字是根据印度南部的婆罗迷文创造的,今日的柬埔寨文就是在它的基础上演变而来。柬埔寨古代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相当丰富,从吴哥古迹的浮雕上看,印度的史诗《摩诃婆罗多》等故事早已盛行,但在吴哥王朝以前,没有成文作品传世。
  
  吴哥王朝(802~1426)是柬埔寨文化繁荣时期,婆罗门教和佛教对柬埔寨文学有巨大的影响。这一时期的文学主要是以印度史诗和佛本生故事为题材的宗教文学,如著名的《罗摩的故事》就是从印度的史诗《罗摩衍那》改写的,但其中加上了本国的神话传说,已成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作品。这部作品的作者和创作年代均无从查考,现有的版本也残缺不全,只剩下第 1至10册和第75至80册。
  
  吴哥时期许多诗人喜欢把自己的诗作刻在石碑上,这就是学者们所称道的石碑文学。其中著名的诗人有迪华格拉、雅德哈玛拉皮瓦等,他们以石碑诗文的形式记载当时各个时期的成就,为后人研究吴哥王朝的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同时,这些诗文韵律严谨,格式齐整,具有民族特色,是柬埔寨古典诗歌的典范。
  
   
  
  1420年吴哥被暹罗攻占,布涅雅特国王复国后,于1426年迁都金边,吴哥王朝时期便宣告结束。在战乱中许多文献典籍遭到破坏,吴哥古迹艺术宝库也被遗弃。一度兴盛的婆罗门教和大乘佛教逐渐为小乘佛教所取代,梵文也随之被巴利文所更替,这对柬埔寨文学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这个时期的文学中最有价值的是民间文学。许多民间故事有一定的人民性,主人公多为普通百姓,敢于反抗封建压迫。最有代表性的是《特明吉的故事》和《阿勒沃的故事》,它们的作者爱憎分明,使用辛辣的语言揭露封建统治者的丑恶面目,歌颂普通农民特明吉和阿勒沃的机智和勇敢,使他们成为历代传颂的传奇人物。这些民间故事中还流传着一些相当独特的创世神话,如《金环蛇的故事》。关于雷电的故事、蚊子的故事等,也都属于这类民间故事。此外,动物寓言故事也很流行。故事中把各种动物加以人格化,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其中《索皮顿赛》最受欢迎。索皮顿赛是"兔子判官"的意思,它描写聪明、勇敢的小免子见义勇为,抑强扶弱,颂扬劳动人民的不畏强暴和敢于主持正义的精神。
  
  与民间文学并存的,当时还有宫廷文学,作者大多出身于上层阶级。他们的作品或颂扬国王,或宣扬轮回思想等。
  
  1863年柬埔寨沦为法国殖民地,柬埔寨民族文化面临着毁灭的危险。然而,西方文化的传入,也从另一个方面促使柬埔寨文学起了新的变化。首先,是现代小说的出现,《苏帕特》和《珠山玫瑰》都是当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苏帕特》是著名作家林根(1911~1959)的代表作,描写一对青年男女苏帕特和曼燕忠贞的爱情。《珠山玫瑰》是另一著名作家涅·泰姆(1903~
  )的作品。主人公泽特是拜林的矿工,由于他勤劳、诚实、勇敢,两次救矿主父母脱险,博得了赏识,最后继承了矿主的产业。虽然这两部作品存在着缺点,但它们体现了民族化的精神,被认为"高棉化文学运动"中的优秀作品。
  
  叙事诗《冬貂》的整理出版,是柬埔寨诗歌的成就,它基本上摆脱了古诗惯用的梵文和巴利文等冷僻词语,采用大众化的语言。《冬貂》具有较大的社会意义,它揭露和鞭挞封建礼教,歌颂冬和貂忠于爱情和反抗封建恶势力的精神。同时,它在艺术上生动地塑造了几个鲜明的人物形象。
  
  1945年以后,随着抗法斗争运动的高涨,出现了反映人民斗争的作品,如《震撼高棉的革命》一书,收集了阿扎斯瓦起义、博昆宝起义等抗法斗争的故事。1953年柬埔寨赢得独立,柬埔寨文学得到了发展。中长篇小说开始涌现,如诉说殖民统治时期的苦难、歌颂独立以后的美好生活的《新太阳照在旧的土地上》;揭露社会的黑暗、向往着光明的未来的《汽车司机森》、《乡村女教师》、《劳工》;抨击封建婚姻制度、提倡婚姻自由的《河水流不息》、《蜂毁花》;揭露越南阮王朝侵吞下柬埔寨、谴责南越反动统治者侵略柬埔寨罪行的《露》、《孤女》等。
  
  60年代初,诗人伊姆·乌莱写了不少慷慨激昂的反美爱国诗篇,他的诗集有《怒火熊熊》(1964)等。
  
  1970年"三 .一八"以后,柬埔寨人民进行了 5年民族解放战争,解放区的文学工作者根据真人真事创作了许多革命故事。如小说《妈妈的牺牲》,以1967年三洛农民暴动和1968年 1月西北区武装起义为背景,描写一个贫苦农民的一家在祖国的解放事业中英勇牺牲的故事。此外,还有反映金边学生运动的小说《达姆彭的红心》(1976)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