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Juewu
《觉悟》(上海《民国日报》副刊)
2) Supplement of Publican Daily-Awakening
《民国日报.觉悟》
3) National New Paper Supplement
《国民新报副刊》
1.
Lu Xun and National New Paper Supplement
鲁迅与《国民新报副刊》
5) Aliran Kesedaran Negara: National Consciousness Movement
国民觉悟运动
补充资料:《觉悟》(上海《民国日报》副刊)
"五四"时期有重大影响的上海《民国日报》副刊。《民国日报》是孙中山的中华革命党(1919年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为了进行反对袁世凯的宣传而创办的报纸;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后,正式成为改组后的国民党的机关报。
在五四运动影响下,《民国日报》于1919年6月16日创办副刊《觉悟》,每日一期。1924年8月起,《觉悟》每周出"非基督教特刊"(非基督教大同盟机关刊)一次(1925年3月停刊);12月起,每半月出"社会科学特刊"(武昌师范大学历史社会学研究会编辑)一次(1925年6月停刊)。
1919年 6月至1925年夏,《觉悟》由邵力子主编。《觉悟》从创刊时起就表现了比较彻底的民主主义思想;1920年陈望道参加编辑工作,《觉悟》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具有了初步的社会主义倾向,在揭露军阀黑暗统治,报道和支持进步文化运动、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介绍俄国革命和苏俄建设,宣传马克思主义,批判无政府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等方面,起了较大作用。与此同时,《觉悟》在"兼容并包"的社会思潮影响下,也不加批判地介绍了杜威实验主义、新村主义及罗素、杜里舒的唯心主义哲学。
从1920年起,《觉悟》辟"随感录"、"诗"、"小说"、"剧本"专栏,发表了大量文艺著译,成为"五四"时期新文艺的主要阵地之一。《觉悟》发表的邵力子、施存统、陈望道、刘大白等人的随感录,和《新青年》的"随感录"互相配合,成为抨击封建主义、进行思想启蒙的重要武器,形成了现代杂文的战斗风格。《觉悟》的诗歌、小说、戏剧作者,除早期共产党人沈玄庐、施存统、张闻天、沈泽民、瞿秋白、李伟森、方志敏、陈毅等外,主要是鲁迅及文学研究会作家,先后有徐蔚南、孙俍工、刘大白、周作人、夏丐尊、赵景深、潘垂统、陈醉云、王世颖、许杰等;此外还有胡适、胡怀琛、陈德徵、孙席珍、何植三、汪原放、魏金枝、吴祖襄(吴组缃)等。作品大都具有现实主义倾向,表现了下层人民的不幸、时代的动荡和知识分子对革命的追求与苦闷。1925年 2月13日《觉悟》发表赵麟译列宁《托尔斯泰与当代工人运动》,这是最早介绍到中国来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经典著作之一。1924年11月《觉悟》先后出版两期《文学专号》,由共产党人沈泽民、蒋光慈等组织的革命文学团体"春雷社"主办,发刊宣言公开宣布"我们是些无产者","我们的笔尤要为穷人们吐气";同年6 月发表的沈泽民《文学与革命的文学》强调文学家必须首先是"一个革命家",并从文艺"是生活的反映"的唯物论反映论出发,号召作家"走到无产阶级里去"、"亲身参加"工农斗争实践;《觉悟》还先后发表了蒋光慈的《莫斯科吟》、《哀中国》等歌颂十月革命、反抗帝国主义军阀统治的革命诗歌;上述理论和创作反映了中国无产阶级文艺思想和文学创作的萌芽。
1925年 7月,《觉悟》发表戴季陶《孙文主义之哲学的基础》,政治倾向开始变化;同年12月西山会议后,《民国日报》由叶楚伧等国民党右派分子掌握,《觉悟》随之全面右倾,在读者中的影响也日趋缩小。1931年12月31日《觉悟》终刊。
在五四运动影响下,《民国日报》于1919年6月16日创办副刊《觉悟》,每日一期。1924年8月起,《觉悟》每周出"非基督教特刊"(非基督教大同盟机关刊)一次(1925年3月停刊);12月起,每半月出"社会科学特刊"(武昌师范大学历史社会学研究会编辑)一次(1925年6月停刊)。
1919年 6月至1925年夏,《觉悟》由邵力子主编。《觉悟》从创刊时起就表现了比较彻底的民主主义思想;1920年陈望道参加编辑工作,《觉悟》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具有了初步的社会主义倾向,在揭露军阀黑暗统治,报道和支持进步文化运动、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介绍俄国革命和苏俄建设,宣传马克思主义,批判无政府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等方面,起了较大作用。与此同时,《觉悟》在"兼容并包"的社会思潮影响下,也不加批判地介绍了杜威实验主义、新村主义及罗素、杜里舒的唯心主义哲学。
从1920年起,《觉悟》辟"随感录"、"诗"、"小说"、"剧本"专栏,发表了大量文艺著译,成为"五四"时期新文艺的主要阵地之一。《觉悟》发表的邵力子、施存统、陈望道、刘大白等人的随感录,和《新青年》的"随感录"互相配合,成为抨击封建主义、进行思想启蒙的重要武器,形成了现代杂文的战斗风格。《觉悟》的诗歌、小说、戏剧作者,除早期共产党人沈玄庐、施存统、张闻天、沈泽民、瞿秋白、李伟森、方志敏、陈毅等外,主要是鲁迅及文学研究会作家,先后有徐蔚南、孙俍工、刘大白、周作人、夏丐尊、赵景深、潘垂统、陈醉云、王世颖、许杰等;此外还有胡适、胡怀琛、陈德徵、孙席珍、何植三、汪原放、魏金枝、吴祖襄(吴组缃)等。作品大都具有现实主义倾向,表现了下层人民的不幸、时代的动荡和知识分子对革命的追求与苦闷。1925年 2月13日《觉悟》发表赵麟译列宁《托尔斯泰与当代工人运动》,这是最早介绍到中国来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经典著作之一。1924年11月《觉悟》先后出版两期《文学专号》,由共产党人沈泽民、蒋光慈等组织的革命文学团体"春雷社"主办,发刊宣言公开宣布"我们是些无产者","我们的笔尤要为穷人们吐气";同年6 月发表的沈泽民《文学与革命的文学》强调文学家必须首先是"一个革命家",并从文艺"是生活的反映"的唯物论反映论出发,号召作家"走到无产阶级里去"、"亲身参加"工农斗争实践;《觉悟》还先后发表了蒋光慈的《莫斯科吟》、《哀中国》等歌颂十月革命、反抗帝国主义军阀统治的革命诗歌;上述理论和创作反映了中国无产阶级文艺思想和文学创作的萌芽。
1925年 7月,《觉悟》发表戴季陶《孙文主义之哲学的基础》,政治倾向开始变化;同年12月西山会议后,《民国日报》由叶楚伧等国民党右派分子掌握,《觉悟》随之全面右倾,在读者中的影响也日趋缩小。1931年12月31日《觉悟》终刊。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