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Yɑo Yonggɑi
姚永概(1866~1924)
2) He Yongfu
何永福(1924~ )
3) Huɑng Yongyu
黄永玉(1924~ )
4) Yao Yong-pu
姚永朴
1.
The article tries to investigate the social setting and the content of the selected readings of Ancient Literary Theories written by Yao Yong-pu of the later generations of the Tongcheng Faction.
对桐城派后学姚永朴的《国文学》一书的产生背景、具体内容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这是进入到现代学术时期的古文论讲疏的最早呈现方式。
6) 1924-1925 years
1924-1924年间
补充资料:姚永概(1866~1924)
近代散文家、诗人。字叔节,号幸孙。安徽桐城人。姚莹之孙。光绪十四年(1888)中举,后屡试不第,以大挑授为太平县教谕,未就职。清末各省兴办学堂,曾任安徽高等学堂教务长等职。民国后,先后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正志学校教务长和清史馆协修。
姚永概诗文兼长。文能传桐城衣钵,叙事平易雅洁,不矜奇异而澹宕有致。尤善作传记。即使为他人诗文集作序,也都以述写人物行迹、交游为主,如《畏庐文续集序》、《陶庐文集序》等。其论诗主张"切时与己",有自家"真面目"。他曾说自己作诗"争知格调宜天宝,其奈情怀近晚唐"(《送刘葆良观察之上海兼问夏穗卿》其二)。感慨其诗缺乏盛唐风格,乃由于时世遭际之故。他反对"一体效一家"的句模字拟(《书梅宛陵集后》),喜爱梅尧臣、陈师道、元好问诸家,追求造语构意的生新独创。他的诗有清遒俊逸之气,也时具国势、身世之感。如"横议何心忧族类,输平浪觊保河关"(《写愤》),"人才新旧将谁恃?国病膏肓敢望痊"(《送刘葆良观察之上海兼问夏穗卿》其一)等。
著有《慎宜轩文集》12卷、《慎宜轩诗集》 8卷、《续录》4卷。
姚永概诗文兼长。文能传桐城衣钵,叙事平易雅洁,不矜奇异而澹宕有致。尤善作传记。即使为他人诗文集作序,也都以述写人物行迹、交游为主,如《畏庐文续集序》、《陶庐文集序》等。其论诗主张"切时与己",有自家"真面目"。他曾说自己作诗"争知格调宜天宝,其奈情怀近晚唐"(《送刘葆良观察之上海兼问夏穗卿》其二)。感慨其诗缺乏盛唐风格,乃由于时世遭际之故。他反对"一体效一家"的句模字拟(《书梅宛陵集后》),喜爱梅尧臣、陈师道、元好问诸家,追求造语构意的生新独创。他的诗有清遒俊逸之气,也时具国势、身世之感。如"横议何心忧族类,输平浪觊保河关"(《写愤》),"人才新旧将谁恃?国病膏肓敢望痊"(《送刘葆良观察之上海兼问夏穗卿》其一)等。
著有《慎宜轩文集》12卷、《慎宜轩诗集》 8卷、《续录》4卷。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