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文学的功能
1)  wenxue de gongneng
文学的功能
2)  the social function of literature
文学的社会功能
3)  functions of literary history
文学史的功能
4)  Function of literature
文学功能
1.
Function of literature is the comprehensive aesthetic function, which is decided by the attributes of literature aesthetics.
审美是文学社会功能网的一个中枢环节,文学的审美本质属性决定了文学功能是综合审美功能。
5)  literature function
文学功能
6)  literary function
文学功能
1.
The procedure of doing literary translation is almost the same as that of doing literary creation,and the nature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dictates that its central task should be representing as much as possible the literary function of the original text.
文学翻译的性质决定了文学翻译的核心问题是努力做到全面实现译文的文学功能,即原文文学意境的传达,或者说原作文学效果的再现,译者应当把完善译文的文学功能作为自己的主要目标。
2.
This thesis tries to explore the rich implicatures and literary functions of character utterances in Fortress Besieged from the persp.
本文试图从语用学的角度详细剖析《围城》中人物对话所表达的丰富会话含义及其文学功能。
3.
It also investigates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literary functions of those monster images.
本文以明清神魔小说中的妖怪形象为研究对象,试图从总体上归纳明清神魔小说中妖怪形象的特征与特质,探讨其文化意蕴、审美特征和文学功能。
补充资料:文学的功能
      指文学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各种作用。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是为满足社会的一定需要而存在的,在这种社会需要中,即包含着文学的种种功能。
  
  人类对文学功能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有一个由单一逐渐走向复杂的过程。中国古代《尚书·舜典》里有"诗言志"的说法,认为诗是用以表达人的志趣、意愿的。孔子进一步提出了"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的观点(见兴、观、群、怨),概括了他对文学功能的认识。《毛诗序》说:"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乘;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是以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强调了诗歌教化人伦、移风易俗的作用。其后,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白居易在《读张籍古乐府》中说:诗"上可裨教化,舒之济万民;下可理情性,卷之善一身"。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中说:"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都认为文学的社会作用是十分重大的。
  
  在西方,人们对文学的功能也很早就有了认识。柏拉图在《文艺对话录》中谈到优秀文学作品能引起人们的"快感"。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出了悲剧的"陶冶"说,在《政治学》中提出音乐有"教育"、"净化"(即陶冶)、"精神享受"的功用。贺拉斯在《诗艺》中说,诗人写诗"应该给人以快感,同时对生活有帮助",提出了"寓教于乐"的著名观点;并谈到了诗的激发作用:"举世闻名的荷马和堤尔泰俄斯的诗歌激发了人们的雄心奔赴战场。"后来,有的学者强调文艺的感染力,如郎加纳斯;有的认为诗可以使人提高和向上,如培根;有的认为文艺可以移风易俗,如狄德罗;而席勒认为只要通过审美教育,社会就可以得到改造;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则认为文学是"生活的教科书",强调文学对人民群众的启蒙教育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出现,使人们对文学的社会功能,进一步获得了科学的认识。马克思主义把文学看成是对社会生活的审美反映,是审美的社会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里,文学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的制约,同时它反过来又影响经济基础。但这种作用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是通过人们的感情、思想的变化,进而对现实发生影响的。同时,由于文学用形象反映生活这一特点,又使得文学的作用不同于其他意识形态的作用。
  
  作为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文学的最基本功能就是审美作用。文学的教育作用、认识作用都是以审美作用为前提的,它们不可能采取独立的方式存在,而只能寓于文学的审美功能之中。这种审美功能主要表现为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作品通过对对象的艺术的描写,创造出完美的艺术形象,表现出作者丰富的感情、深邃的思想,从而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审美快感。中国古代的作家对此是有所认识的。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道出了诗的作用首先在于感动人心以及达到这一目的的途径。绿天馆主人在《古今小说序》中指出小说的作用"捷且深",正是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引起的审美活动的结果。这也就是荀子在《乐论》中所说的"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的道理。梁启超在谈及小说何以能发生种种作用时,说小说有熏、浸、刺、提四种力量,也是指小说的艺术感染力。马克思谈到,"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第742页);还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同上第42卷第155页),明确指出文学艺术能够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给予他们以艺术享受。文学的这种功能,是其他意识形态所不具备的。
  
  文学作为对现实生活的审美的反映,是以真实性为基础的。这又决定了它往往具有一定的认识作用。如《红楼梦》,就可以作为了解封建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恩格斯曾通过《伊利昂纪》了解到古希腊社会各种制度的有关材料,列宁也曾把托尔斯泰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都说明文学具有重要的认识作用。这种认识作用不仅可以帮助读者了解过去社会的风尚人情,而且往往可以帮助读者深入地认识事物的内在本质。所以列宁说:"如果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真正伟大的艺术家,那末他就一定会在自己的作品中至少反映出革命的某些本质的方面。"(《列宁论文学与艺术》,1983年版第201页)
  
  文学的教育作用是一种审美的教育作用,这种作用是在审美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文学描写并不是纯客观的,它灌注着作家主观的理想和愿望,形成主客观相结合的审美趣味和理想。审美的趣味显示着作者对生活现象的好恶,对他所描写的事物的褒贬态度,从而形成一种审美评价。这种审美评价往往为读者在艺术享受中不知不觉地所接受,从而影响到他们的思想和精神面貌,陶冶着他们的心灵,这就是"寓教于乐"。"寓教于乐"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审美感情活动,也可以说是艺术的感情教育。
  
  文学还有其他多方面的功能。如文学具有一定的社会组织功能和社会调节功能,它可以促使一些人去改变或形成一种风尚,可以推动人们参与社会的改造活动,等等。又如,文学具有促进不同社会、不同民族相互了解的作用,人们阅读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学作品,可以了解不同社会、不同民族的人情风貌,探知不同民族文化精神生活的演变,沟通人们的思想和感情,等等。再如,文学还具有激奋人的情绪,进行宣传、鼓动的作用,使人们获得欢快娱乐的作用等。文学的种种作用都只表现在人的精神范围内,有时明显,有时隐蔽,有时审美性很强,有时只有娱乐性。因此,不能简单地、笼统地对待。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