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战士剧社
1)  Zhanshi Jushe
战士剧社
2)  Zhandou Jushe
战斗剧社
3)  Wall of the Federals of Paris
公社战士墙
4)  Play Agency
剧社
1.
Li Minwei and the Progressive Play Agency of Hong Kong in Early Days;
黎民伟与早期香港进步剧社
5)  Soldier [英]['səʊldʒə(r)]  [美]['soldʒɚ]
战士
1.
Mental Status of Soldiers in Armed Police Frontier Forces Stationed in Guangdong;
驻粤某部边防武警战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2.
Experimental study on pulmonary function of soldiers at high altitude;
高原战士肺功能的实验研究
3.
Experimental Study on Effects of Cognitive Style, Training Environment to Soldier s Affective Priming, Prospective Memory;
认知风格、训练环境对战士情绪启动、前瞻记忆影响的实验研究
6)  soldiers [英]['səuldʒə]  [美]['soldʒɚ]
战士
1.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change of military soldiers in the training by the sea.
目的研究海训对战士心理和体能的影响,为身心卫生保健、提高部队战斗力提供依据。
2.
Methods Eighty soldier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betaloc group (betaloc 6.
目的观察服用小剂量倍他乐克对部队战士应急训练 (5km越野 )过程中心率变异的影响 ,评价小剂量倍他乐克对运动过程中心血管自主神经的调节作用。
补充资料:战士剧社
      中国文艺团体。1930年成立于江西苏区,隶属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一军团政治部。它的活动可分 3个时期。
  
  第一时期是1930~1937年。剧社创建初期属业余性质,在战斗空隙中集中机关和部队的文艺骨干进行戏剧活动。组织者有聂荣臻、李卓然、罗荣桓等。后军团政治部又建立了专业性的宣传队,"战士剧社"就成了红一军团宣传队的"艺名"。剧社主要领导人有潘振武、梁必业等。名誉社员有罗瑞卿、萧华、童小鹏、李兆炳、葛燕章、严俊、刘鹏等人。剧社的主要任务,是在部队中进行宣传鼓动,辅导连队文艺活动。
  
  战士剧社的艺术活动以小型戏剧为主。当时演出的剧目多是自编自演的"幕表戏",如1933年在黎川三都镇上演的话剧《庐山雪》。同年"八一"又上演了聂荣臻编剧、罗瑞卿导演的13场话剧《八一》。还演出过话剧《杀上庐山》(胡底创作)、《血汗为谁流》(李兆炳创作)、《最后的反抗》(罗瑞卿创作)、京剧《鲁涤平哭灵》(彭加伦创作)等几十个剧目。演员则由上自军团长下至战士同台演出。此后,剧社随红一军团参加历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到达陕北后,为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前线战壕里为东北军和西北军士兵演出《亡国恨》等话剧,演唱《流亡三部曲》、《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打回老家去》等抗日歌曲。
  
  
  第二时期是1937~1945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战士剧社隶属115师,在罗荣桓率领下到陕西、山西、河北、山东、苏北等广大地区活动。在此期间,剧社先后由张国华、刘风鳞、孙晓凤、朱明等领导。当时曾演出过《放下你的鞭子》、《打鬼子去》、《林中口哨》、《三江好》、《最后一计》、《流寇队长》、《农村曲》等剧目。剧社还非常重视自己的戏剧创作活动,演出的剧目以自编自演为主。1942年文艺整风后,剧社深入生活,学习民间传统文艺,创作了一批密切结合现实斗争,短小精干,形式新颖、生动活泼的剧目,如反映对敌斗争的活报剧《夜摸营》(高鹏、夏桐创作)、《草桥阅兵》(张化远创作);反映伪军起义的《十字街头》(仇戴天创作);反映农民要求减租减息、增加工资的《铁牛与病鸭》(王汝俊创作);反映日军厌战的《"圣战"的恩惠》(那沙创作)等。同时学习和运用民间形式,在陕西演出了眉户戏《查路条》,在鲁南演出了山东梆子戏《婆婆的觉悟》、秧歌剧《汪精卫出嫁》以及京剧、评剧、打花棍、拉魂腔、相声、大鼓等。在最艰苦的1940~1941年,剧社在山东解放区与其他剧团举行了两次规模较大的联合文艺会演,剧社先后演出了曹禺的《雷雨》、《日出》及苏联的А.Е.柯涅楚克的《前线》等大型话剧。1941年9月至1942年2月,剧社随新四军访问团赴华中解放区慰问"皖南事变"后的新四军,与新四军军部文工团、三师文工团、新安旅行团等兄弟艺术团体交流了戏剧创作经验,为两个解放区的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第三时期是1945~1949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战士剧社除留一部分人在山东与新四军军部文工团合并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文工团外,其余成员随军奔赴东北解放区,建立或并入了民主联军总部文工团、辽东军区文工团等单位。
  
  战士剧社从成立到全国解放,足迹几乎踏遍了全中国。在长期革命战争中,它积极反映现实生活,坚持为部队和群众演出,培养训练了大批干部,为开拓根据地和解放区文艺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