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满文老档》
1)  Manwen Laodang
《满文老档》
2)  Manchu files
满文档案
1.
The files are indispensable first-hand materials, and the 2 million pieces of Manchu files preserved in the First Historic Archives of China are the most direct and primitive historical materials in research of Qing history.
档案是历史研究不可或缺的第一手资料,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存二百余万件满文档案,更是研究清代历史最直接、最原始的珍贵史料。
2.
Based on Manchu files and materials, the paper states such things about garrison Eight Banners in Heilongjiang as organization, officers, and so on.
本文利用满文档案史料探讨清代康熙年间黑龙江驻防八旗的机构、官员的设置、八旗兵丁的调整等问题,重点论述黑龙江驻防八旗的创建,期望能够促进驻防八旗制度研究。
3)  Man-wen Dangce (Manchu Files)
《满文档册》
4)  LAO She and the Man Nationality Literature
老舍与满族文学
5)  Jiu Manzhou Dang
《旧满洲档》
6)  archives for the aged
养老档案
补充资料:《满文老档》
      清代最早官修的一部满文编年体史书。又称《无圈点档》、《满洲老档》、《老满文原档》。旧藏一百八十册。所反映内容,始于明万历三十五年(清太祖丁未年,1607),止于明崇祯九年(清崇德元年,1636)。除努尔哈赤以兵甲十三副崛起于长白山地区的卷首部分已残缺不全及中间少数年代内容有缺外,从努尔哈赤征灭乌拉、叶赫各部,继而对明朝进行战争,夺取辽东,建都辽阳,迁都沈阳,到皇太极即位后,继续进兵辽西并数次入关屡挫明师等内容,老档中均有所记载。老档还反映了当时满族的社会组织、八旗制度及氏族中一些事件,生产、经济情况和天文气象,满文的发展与改革,与蒙古、朝鲜交往关系等丰富内容,大都为官修史书和私家著述所不载,是研究清入关前的历史和满族兴起史的最重要的第一手史料。《满文老档》语言生动质朴,句子结构简单,初用无圈点老满文书写,夹杂有蒙文。天聪六年(1632)文字改革后,逐步过渡到使用加圈点新满文。因此它对于满族语言文字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老档初存盛京(沈阳)崇谟阁,入关后藏内阁大库。乾隆六年(1741)因无圈点老满文已不易辨识,乾隆帝命大学士鄂尔泰、徐元梦等将三十七册老满文原档中的无圈点字检出,附注有圈点新满文,编成《无圈点字书》,并将原档逐页托裱,装订成册,以《千字文》为序编号,永久保存。该原档现存于台湾故宫博物院。乾隆四十年,经大学士舒赫德奏准并主持,将原档内容进行整理,删去完全重复的部分和某些认为不妥的词句,以老满文重抄一部,又以新满文转写一部,各按时间顺序编排装订成二十六函一百八十册,每函每册的封面均以老满文或新满文签书"无圈点档"或"加圈点档"字样。该重抄本和转写本及其草稿本均藏内阁大库,现存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乾隆四十三年,又按该重抄本和转写本各复制一套形式相同但幅面较小的本子,藏盛京崇谟阁,现存于辽宁省档案馆。1935年 9月北平故宫博物院文献馆清理内阁大库档案时,又发现三册满洲旧档,即天命九年一册,天聪六年一册,天聪九年一册,经鉴定亦属《满文老档》,现此三册也存于台湾。《满文老档》之学术价值,早已为国内外史学界所重视。清末进士金梁1918年组织人力开始翻译藏于盛京崇谟阁的《满文老档》,并将其中部分内容出版称为《满洲老档秘录》。但其所译,错误甚多,与原著大相径庭,不宜引用。该译稿现存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1964年台湾大学广禄和历史语言所李学智合作开始翻译无圈点满文老档原档,1970年开始以《清太祖朝老满文原档》为名出版发行二册,后未见再出版。1978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央民族学院、辽宁省档案馆、吉林社会科学院等单位共同翻译该馆所藏乾隆四十年抄写本,至1985年已全部译完。1955~1963年日本《满文老档》研究会神田信夫等人以日文翻译出版了《满文老档》。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