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王夫之(1619~1692)
1)  Wɑng Fuzhi
王夫之(1619~1692)
2)  WANG Fu-zhi
王夫之
1.
On Poetics of Wang Fu-zhi and Jing Sheng-tan;
“诗道性情”与“才子文心”——王夫之与金圣叹诗学思想辨析
2.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Dialectic Thoughts of FANG Yi-zhi and WANG Fu-zhi;
方以智与王夫之辩证思想比较
3)  Wang Fuzhi
王夫之
1.
A Probe into Wang Fuzhi s Moral Principles of A Teacher;
王夫之的教师道德思想浅析
2.
Query on Wang Fuzhi s Concept of Conservation of Movement;
是运动不灭还是物质不灭──王夫之运动守恒思想质疑
3.
He Xun in Selections of Old Poems and Critiques of Wang Fuzhi;
王夫之《古诗评选》论何逊
4)  Wangfuzhi
王夫之
1.
Wangfuzhi and Chenxianzhang —— on the Center of Liu’ an yin;
王夫之与陈献章:以《柳岸吟》为中心
2.
YongLiShiLu,which is written by the famous ideologist WangFuzhi in Ming dynasty,recorded the historical facts of YongLi period in south Ming dynasty.
明季著名思想家王夫之的《永历实录》记载了南明永历一朝的史事。
3.
WangFuzhi is the comprehensive expression of Chinses classical culture .
王夫之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集大成者,在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他有丰富的美育思想尚有待于进一步挖掘。
5)  Wang Fu zhi
王夫之
1.
Between Ming and Qing, the three famous thinkers(Wang Fu zhi,Huang Zong xi and Gu Yan wu) works were rich in thoughts about social steadiness, among which, “to work for the whole people, not for the emperor”and“let everyone well suited with his place”were the most remarkable.
明清交替之际 ,三大著名启蒙思想家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的著作中均有丰富的社会稳定思想。
2.
The book“Du Tongjian Lun"basically contains WANG Fu zhi’s national viewpoint,In general circumstances,he maintained national concord and harmony.
《读通鉴论》基本上蕴含了王夫之的民族观。
6)  Wang Fu-zhi (Chuan shan)
王夫之(船山)
补充资料:王夫之(1619~1692)
      中国明清之际哲学家、教育家。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晚年隐居湘西石船山(今衡阳县曲兰),故后人称船山先生。曾读书岳麓,24岁考取举人。青年时与友人组织"匡社",立志匡时救国。清贵族入京,他举义兵于衡山,抗击清兵南下,战败退肇庆,任南明桂王政府行人司行人。因上书要求改革,反对东阁大学士王化澄结党营私,屡遭不测。遂至桂林,助瞿式耜谋策抗清。桂林复陷。他心怀忧愤,最后遁迹衡阳,筑土室于石船山,刻苦研究学问,发奋著书立说,勤恳授徒讲学,达40年之久。康熙三十一年病逝于石船山下湘西草堂。
  
  王夫之的教育思想,是以他的唯物主义思想、社会进化论和"日生日成"的人性论学说为基础的。他以接近反映论的原理, 阐明并发展了中国古代关于 "学"与 "思"、 "知"与"行"相结合的教育原理。提出了"学思相资",以"心思"为主和"行可统知",以"行"为基础的教育教学理论。
  
  他根据变化日新的理论,认定"习成而性与成",尝说:"习之于人大矣。......故曰:'习与性成'成性而严师益友不能劝勉,赏重罚不能匡正矣"。但又认为,"未成可成,已成可革"。他把教育比作冶炼大炉,说明教育对人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在于发展和增强"天性",养成和变革"习性"。他说:"勿问其性,且问其知"。"不知何者之为性,盖不知何如之为知",将人的形成和发展与知识的积累和德行的养成统一了起来。
  
  他认为,由于社会是不断进化的,所以人类的文化教育也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教育的发展,依赖于政治经济的发展,"衣食足"而"天下治","乃可以文"。若是人们还处在"日争一饱,夜争一宿"的情况下,就不会有文化的繁荣和教育的发展,故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与之相结合的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是文化教育发展的首要条件。他认为人们有了饭吃,能安居乐业,社会风气好转,就会影响学校教育,使学校教育可以更兴旺。
  
  在王夫之的教育思想中,始终贯串着反民族压迫的民主思想,主张教与学都要为"当世之急务"服务,他说:"学者之所以学,教者之所以教,皆有其当务焉"。不能以当时俗儒的 "流俗之心" 去从事教学,使学者"无心无目",把国家民族的危亡置之脑后。所以,教人为学,要先教人"立志","志定而学乃益",若"无高明之量以持其大体, 无斟酌之权以审于独知, 则读书万卷,止以导迷,顾不如不学无术者之尚全其朴也"。同时他也反对闭门记诵词章的"专经保残之学",认为这只能使学者"数五经、《语》、《孟》文字之多少而总记之,辨章句合离呼应之形声而比拟之,饱食终日,以役役于无益之较订,而发为文章,侈筋脉排偶以为工"。结果是无益于"身心",无益于"伦物",无关于"政教"。教育要"造时合用",才能造就"今日之才"。
  
  王夫之在儿童教育方面,亦有新鲜的见解。认为儿童教育要适应儿童的特点,为儿童所能接受,同时认为儿童易受外界影响,可变性大,便于"求通而不自锢"。故教育者必须"正其始","养其习于童蒙"。
  
  王夫之著作,今存者有《周易外传》、《尚书引义》、《读四书大全说》、 《四书训义》、 《张子正蒙注》、《思问录内外篇》、《黄书》、《噩梦》、《读通鉴论》等72种,358卷,后人编有《船山遗书》。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