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uhammad Yamin (1903~1962)
耶明,M.
2) Mathurin Régnier (1573~1613)
雷尼耶,M.
3) Maria Jeritza (1887~1982)
耶里扎,M.
4) Marie-Joseph Chénier (1764~1811)
谢尼耶,M.-J.
5) Marie Majerová (1882~1967)
玛耶罗娃,M.
6) Marie-Joseph-Paul-Yves-Roch-Gilbert du Motier de La Fayette (1757~1834)
拉法耶特,M.-J.-P.-Y.-R.-G. du M. de
补充资料:耶明,M.
印度尼西亚诗人、政治家。生于西苏门答腊的沙哇伦多,早年在茂物、日惹和雅加达等地求学。青年时代积极参加民族运动,主张用民族语言进行文学创作。1926至1928年任苏门答腊青年协会主席,1928年任印度尼西亚青年协会主席,同年参加"青年誓言"的起草工作,提出"一个祖国,一个民族,一个语言"的口号。独立后,曾在历届政府任部长职务。他是最早具有民族主义思想的诗人之一,创作活动主要在20年代。作品以诗和剧本为主。著名诗作《祖国》(1922)和《印度尼西亚,我的祖国》(1929)歌颂了祖国的历史和壮丽的山河,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对当时的青年学生影响甚大。三幕历史剧《庚·阿洛与庚·德德斯》(1934)表现了强烈的民族主义思想。耶明是印度尼西亚新诗的开拓者之一,他最先用欧洲的十四行诗体创作诗歌。曾获印度尼西亚共和国伟大的儿子勋章,政府设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耶明基金会和耶明文学奖。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