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Jean-Servais Stas (1813~1891)
斯塔,J.-S.
2) Johannes Stark (1874~1957)
斯塔克,J.
3) José Podéstá (1858~1935)
波德斯塔,J.
4) Johann Stamitz (1717~1757)
斯塔米茨,J.
5) Juan Montaés (1568~1649)
蒙塔涅斯,J.
6) José Revueltas (1914~1976)
雷武埃尔塔斯,J.
补充资料:斯塔,J.-S.
比利时分析化学家。1813年8月21日生于勒芬,1891年12月13日卒于布鲁塞尔。最初学医并取得医生资格。1835年到巴黎J.-B.-A.杜马的实验室学习化学,和杜马一起研究有机化学,进行根皮苷、酸、醛、酯等反应的实验。1840年起,在布鲁塞尔的皇家陆军学校任化学教授达29年。后到造币厂任职。1872年退休。
斯塔一生最大的贡献,是在1860年前后,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对原子量进行了精密的测定。他为了证实J.-L.普鲁斯特有关定比定律的假说,进行了极精密的实验。所用天平的灵敏度达到0.03毫克,使用的蒸馏水经过3次蒸馏,并用白金冷凝器接受。他经过精确的分析后,判断出定比定律是极其准确的。斯塔的这些测定,彻底推翻了W.普劳特提出的"一切元素的原子量都是氢原子量(等于 1)的倍数"的假说。斯塔虽然提出采用氧的原子量为16.000作标准,但实际上他以银的原子量作为基准,目的在于用它可以制得最纯状态的化合物,但银的原子量还不能和氧的原子量直接联系起来。他测定的若干元素的原子量,很接近现代的测定值,例如,碘 I为126.85(现用值为126.91);银Ag为107.93(现用值为107.868);氯Cl为35.45(现用值为35.453)。
斯塔一生最大的贡献,是在1860年前后,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对原子量进行了精密的测定。他为了证实J.-L.普鲁斯特有关定比定律的假说,进行了极精密的实验。所用天平的灵敏度达到0.03毫克,使用的蒸馏水经过3次蒸馏,并用白金冷凝器接受。他经过精确的分析后,判断出定比定律是极其准确的。斯塔的这些测定,彻底推翻了W.普劳特提出的"一切元素的原子量都是氢原子量(等于 1)的倍数"的假说。斯塔虽然提出采用氧的原子量为16.000作标准,但实际上他以银的原子量作为基准,目的在于用它可以制得最纯状态的化合物,但银的原子量还不能和氧的原子量直接联系起来。他测定的若干元素的原子量,很接近现代的测定值,例如,碘 I为126.85(现用值为126.91);银Ag为107.93(现用值为107.868);氯Cl为35.45(现用值为35.453)。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