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ax Born (1882~1970)
玻恩,M.
2) Born
[英][bɔ:n] [美][bɔrn]
玻恩
1.
The actual contribution of Born to quantum mechanics;
玻恩对量子力学的实际贡献初探
2.
As the author has the privilege of being associated with Born in Edinburgh during 1938—1941 and 1943—1945,and with Schrdinger in Dublin during 1941—1943 and 1945—1947,the beginning of quantum mechanics 80 years ago is described here with reminiscences,and also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evolution of scientific ideas.
因我曾在爱丁堡(1938—1941,1943—1945)玻恩教授处和都柏林(1941—1943,1945—1947)薛定谔教授处做过较长时间的研究工作,兹为文简述量子力学80年前的诞生过程,并说明当时学术思想的演化,同时也借此文表达对薛定谔教授和玻恩教授的怀念。
3) Marilyn Horne (1929~ )
霍恩,M.
4) Max Ernst (1891~1976)
恩斯特,M.
5) Born approximation
玻恩近似
1.
EM inverse scattering from phaseless data of total field under Born approximation;
玻恩近似下的无相位检测电磁成像方法
2.
Phase control of free-free transitions in bichromatic laser field is investigated employing the Born approximation.
本文利用玻恩近似理论对双模激光场中自由 -自由跃迁过程中的相位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 。
3.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is problem using the quantum scattering theory-born approximation,takes account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shielding effect of the electron and limited quality of the atomic nucleus to scattering cross-section,carries on the revision to the Rutherford scattering formula according to experimental result.
利用量子散射理论———玻恩近似研究α粒子的散射问题,及散射原子核外电子的屏蔽效应和原子核的有限质量对散射截面的影响,对卢瑟福公式不能说明α粒子小角度散射,进行了修正,得到的结果和实验相符合。
6) Born index
玻恩指数
补充资料:玻恩,M.
德国理论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1882年12月11日出生于普鲁士的布雷斯劳。1901年进入布雷斯劳大学,1905年前后到格丁根大学听D.希耳伯特、H.闵可夫斯基等数学、物理学大师讲学,于1907年通过博士考试。1912年受聘为格丁根大学无薪金讲师,同年与T.von 卡门合作发表了《关于空间点阵的振动》的著名论文,从此开始了他以后几十年创立点阵理论的事业。
在先后任柏林大学教授,法兰克福大学理论物理系主任之后,玻恩于1921年接替P.J.W.德拜成为格丁根大学物理系主任。从1923年开始,他集中致力于发展量子理论,年轻的W.K.海森伯当时是他的助教和合作者,1925年海森伯天才地提出他的"关于运动学和力学关系的量子理论",玻恩当即看到海森伯理论的表达形式与矩阵代数相一致,随后他和海森伯、E.P.约旦合作发表了长篇论文,以严整的数学形式全面系统地阐明了海森伯的理论。1926年E.薛定谔以波函数为基础,提出与海森伯的矩阵力学等价的波动力学。薛定谔本人把波函数看作是连续对实在的物质波的描述。玻恩从具体的碰撞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波函数的统计诠释──波函数的二次方代表粒子出现的几率。由于这一贡献,他获得了195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量子力学的提出使格丁根大学一时成为举世物理学家瞩目的中心。
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掌权以后,玻恩由于犹太血统关系被剥夺了教授职位和财产。他流亡到英国,在剑桥大学讲学一个时期后,于1936年接替C.G.达尔文任爱丁堡大学教授,直到1953年退休。玻恩退休后返回德国居住,仍继续进行了许多科学和写作活动,于1970年1月5日在格丁根逝世。
1914~1919年,玻恩在柏林时期,经常与A.爱因斯坦往来,并建立了终生的友谊。爱因斯坦从认识论的观点,始终拒绝接受量子力学的统计诠释作为客观世界的基本规律。玻恩-爱因斯坦通信集生动地记载了他们在这个问题上长达近30年的论战。
玻恩在60余年的学术生涯中发表论文300余篇,并出版了近30本著作。玻恩对他的合作者和学生一贯十分热诚和器重,给予他们很高的评价。在他的热情支持、鼓励和指导下,培育出许多杰出的物理学家。他在爱丁堡大学的时期,先后有4位中国的研究生和合作者。后来他们都成为有成就的物理学家。
在先后任柏林大学教授,法兰克福大学理论物理系主任之后,玻恩于1921年接替P.J.W.德拜成为格丁根大学物理系主任。从1923年开始,他集中致力于发展量子理论,年轻的W.K.海森伯当时是他的助教和合作者,1925年海森伯天才地提出他的"关于运动学和力学关系的量子理论",玻恩当即看到海森伯理论的表达形式与矩阵代数相一致,随后他和海森伯、E.P.约旦合作发表了长篇论文,以严整的数学形式全面系统地阐明了海森伯的理论。1926年E.薛定谔以波函数为基础,提出与海森伯的矩阵力学等价的波动力学。薛定谔本人把波函数看作是连续对实在的物质波的描述。玻恩从具体的碰撞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波函数的统计诠释──波函数的二次方代表粒子出现的几率。由于这一贡献,他获得了195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量子力学的提出使格丁根大学一时成为举世物理学家瞩目的中心。
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掌权以后,玻恩由于犹太血统关系被剥夺了教授职位和财产。他流亡到英国,在剑桥大学讲学一个时期后,于1936年接替C.G.达尔文任爱丁堡大学教授,直到1953年退休。玻恩退休后返回德国居住,仍继续进行了许多科学和写作活动,于1970年1月5日在格丁根逝世。
1914~1919年,玻恩在柏林时期,经常与A.爱因斯坦往来,并建立了终生的友谊。爱因斯坦从认识论的观点,始终拒绝接受量子力学的统计诠释作为客观世界的基本规律。玻恩-爱因斯坦通信集生动地记载了他们在这个问题上长达近30年的论战。
玻恩在60余年的学术生涯中发表论文300余篇,并出版了近30本著作。玻恩对他的合作者和学生一贯十分热诚和器重,给予他们很高的评价。在他的热情支持、鼓励和指导下,培育出许多杰出的物理学家。他在爱丁堡大学的时期,先后有4位中国的研究生和合作者。后来他们都成为有成就的物理学家。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