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Ferdinand von Richthofen (1833~1905)
李希霍芬,F.von
2) Richthofen
李希霍芬
1.
von Richthofen was a famous geologist from Germany, having numerously contributed to the studies of loess in Europe and in China.
李希霍芬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对欧洲和中国黄土的研究工作,以及后来的黄土研究有着深刻影响,其学术思想在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时代依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Among them, eolian origin of loess, originally proposed by Richthofen, is the basis for the afterwards achievements of climatic studies of loess.
文章回忆了黄土的早期研究历史,回顾了黄土风成成因的奠基人李希霍芬教授在黄土成因方面的杰出贡献以及其后黄土成因的完善与发展。
3.
von Richthofen s fundamental contributions for the initiation of geomorphology and this discipline s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since then in Germany.
文章介绍李希霍芬(1833~1905,F。
3) Franz von Liszt (1851~1919)
李斯特,F.von
4) Johann Jakob Bachofen (1815~1887)
巴霍芬,J.J.
5) Ximoprofen
希莫洛芬
6) Kirchhoff
克希霍夫
1.
Pre-stack Kirchhoff Imaging Technique and Its Application;
叠前克希霍夫成像技术及其应用
补充资料:李希霍芬,F.von
德国地理学家、地质学家。曾译 F.von里希特霍芬。1833年5月5日生于卡尔斯鲁厄,1905年10月6日卒于柏林。1850年入布雷斯劳大学学习地质学,1852年转入柏林大学,1856年获博士学位。以后在欧洲从事区域地质调查工作。1860年前往东亚考察,历经今斯里兰卡、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和缅甸等国。后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研究火山和金矿分布。1868~1872年间在加利福尼亚银行和上海西商会支助下多次到中国考察旅行,经历了绝大多数省区,调查了地质、矿藏、黄土、海岸性质与构造线分布等。历任波恩大学 (1875~1883)、莱比锡大学(1883~1886)、柏林大学(1886~1905)地理学教授和柏林大学校长。
李希霍芬认为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以及与其有成因联系的事物和现象的科学,并把地理学与地质学沟通起来。他长期从事实地考察,对地理学方法论和自然地理学研究作出重要贡献。在1886年出版的《研究旅行指南》中,他系统地叙述了野外考察、收集资料和制图等一系列方法;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地表形成的过程,对地貌进行了形成过程分类;还研究了土壤形成因素及其类型等。他培养出许多地理学家,如斯文·海定、S.帕萨尔格和O.施吕特尔等,对近代地理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他于1877~1912年撰写出版的《中国》(5卷,附地图集2卷)一书,是第一部系统阐述中国地质基础和自然地理特征的重要著作,并创立中国黄土风成的理论。李希霍芬的著作还有《当前地理学的任务与方法》(1883)和《19世纪地理学的动力与方向》(1903)等。
李希霍芬认为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以及与其有成因联系的事物和现象的科学,并把地理学与地质学沟通起来。他长期从事实地考察,对地理学方法论和自然地理学研究作出重要贡献。在1886年出版的《研究旅行指南》中,他系统地叙述了野外考察、收集资料和制图等一系列方法;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地表形成的过程,对地貌进行了形成过程分类;还研究了土壤形成因素及其类型等。他培养出许多地理学家,如斯文·海定、S.帕萨尔格和O.施吕特尔等,对近代地理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他于1877~1912年撰写出版的《中国》(5卷,附地图集2卷)一书,是第一部系统阐述中国地质基础和自然地理特征的重要著作,并创立中国黄土风成的理论。李希霍芬的著作还有《当前地理学的任务与方法》(1883)和《19世纪地理学的动力与方向》(1903)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