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罗基坦斯基,K.
1)  Karl Freiherr Rokitansky (1804~1878)
罗基坦斯基,K.
2)  Pakistan [英][,pɑ:kis'tɑ:n]  [美][,pækɪ'stæn]
巴基斯坦
1.
Reflection on the Rescue on the Earthquake-striking Spot in Pakistan;
巴基斯坦地震灾害搜救现场的救护体会
2.
Development of Box Cars Exported to Pakistan;
出口巴基斯坦棚车的研制
3)  Zajistan
扎基斯坦
4)  EPR beam pairs
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罗森光束对
5)  Pakistanis
巴基斯坦人
1.
Analysis on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Pakistanis;
中国人和巴基斯坦人之间的跨文化交流现状研究
6)  east Pakistan
东巴基斯坦
补充资料:罗基坦斯基,K.
      奥地利病理解剖学家。他根据近10万例的尸体解剖(其中自作3万例),对患病机体作了系统描述,使病理解剖学研究成为现代医疗实践的基础。1804年 2月19日生于克尼格雷茨(今捷克和斯洛伐克赫拉德茨-克拉洛韦),1878年7月23日卒于维也纳。早年在维也纳大学学医,1828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从事病理学研究。1832年他支持塞梅尔魏斯对产褥热的研究,在他的建议下,皇帝约瑟夫二世下令,所有在医院中死去的患者,都必须进行病理解剖;这使病理解剖学者有更多机会从事研究。尽管罗基坦斯基从未接触过临床,但他亲手进行大量的病理解剖,他在病理学上的研究对临床医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病理解剖学在解释一些无实质性病理变化的疾病时,常常遇到困难。于是他提出一种颇为奇特的体液病理学说,即把体液的各种状态称为体质,每种体质都有易患的疾病,体液成分发生障碍是疾病的基本原因,解剖时所见的器官或组织上的病理变化是体液中物质沉淀和淤积产生的续发现象,而一些在病理解剖中看不到实质性变化的疾病,则要从血液等体液成分的变化中寻找原因。这一学说受到倡导细胞病理学的R.(C.)菲尔肖的抨击。由于缺乏充分的病理学上的事实来证明自己的理论,罗基坦斯基很快放弃这一学说,包括其中的合理成分。
  
  他还首先鉴别了大叶性肺炎和小叶性肺炎,描述了肺气肿、急性黄色肝萎缩、脊椎前移症等的病理变化,证明了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先天性畸形。主要著作有《病理解剖学手册》(1842~1846)。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