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罗马尼亚美术
1)  Romanian art
罗马尼亚美术
2)  Romania [英][rəu'meiniə]  [美][ro'menɪə]
罗马尼亚
1.
On Romania s Diplomacy of Balance before the Outbreak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罗马尼亚的平衡外交
2.
Romanian Channel and the Softening of Sino-American Relationship;
罗马尼亚渠道与中美关系的解冻
3.
Mineralogic stuty on Cretaceous kaolinite deposit of the southeast Romania was carried out systimatically.
本文对罗马尼亚东南部康斯坦萨高岭土矿床进行矿物学研究,该矿床在白垩系古海纳组地层中。
3)  Art Museum of Romania
罗马尼亚艺术博物馆
4)  Romanian [英][rəu'meinjən]  [美][ro'menjən]
罗马尼亚语
5)  Rumanians
罗马尼亚人
6)  Rumania Selection Method
罗马尼亚选择法
1.
Applying the Ameliorated Rumania Selection Method to the Picking up and Transport Program of Out-of-gauge Goods Wagons;
改进的罗马尼亚选择法在铁路超限货车挂运方案中的应用
补充资料:罗马尼亚美术
      罗马尼亚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美术起源很早,至今发现的有旧石器时代的人像雕刻。公元前2000年一些游牧部落进入多瑙河流域与当地的部落结合,出现了盖特-达契亚人。希腊文化对这一地区颇有影响,希腊的双耳瓶流传在外喀尔巴阡山一带就是明证。公元前 1~公元1世纪,达契亚国处于强盛时代,当时的石头城堡建筑、雕刻以及一些工艺品都很有特色,在一些古币上雕刻有人和动物的图形。在一些遗址中还发掘出《矿工》雕像和刻有本狄斯女神像的青铜面具。 106年达契亚国为罗马人所灭,此后在艺术上受罗马艺术的影响。进入中世纪以后又长期接受拜占庭艺术的影响。14世纪,在罗马尼亚的土地上出现了两个大的公国:瓦拉几亚与摩尔多瓦。当时,西部的特兰西瓦尼亚从属于匈牙利王国。此后,这3个公国的艺术各有自己不同的特点。
  
  约 4世纪传入基督教,教堂建筑和壁画不断地发展。不过,教堂一般都不很大,各个公国的风格也不统一,除了教堂外,还有不少城堡式的民用建筑。
  
  16世纪,摩尔多瓦?慕烫帽诨艹錾械谋诨两癖4娴煤芡暾涨⊥呓烫玫谋诨搪剑呛艽蟆=?17世纪,壁画渐渐衰落,规模远不如以前。
  
  特兰西瓦尼亚的绘画较早地摆脱了拜占庭的束缚,后来主要是受奥匈诸国的影响。
  
  18世纪末19世纪初封建社会已处于崩溃阶段,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发生,罗马尼亚的艺术摆脱了中世纪的约束,开始进入了新的阶段。1848年的革命促进了罗马尼亚现代美术的成熟与发展,这个时期罗马尼亚本民族的画家大批地出现了。他们大多既是画家又是革命者,不少人投身于民族解放运动之中,著名的画家有:K.罗森塔尔。
  
  19世纪下半叶,瓦拉几亚和摩尔多瓦两公国合并,1862年开始通用罗马尼亚国名,1877年宣布完全独立,终于最后摆脱了土耳其人的统治。在民族运动高涨的年代里,罗马尼亚的美术进入繁盛时期,T.阿曼是站在这个历史转折点上的第一个代表人物,他不仅创作了大量的艺术作品,还积极地参加组建了罗马尼亚第1所美术学校。在这个时期出色的艺术家首推出身于农民家庭的N.格里戈雷斯库。他如同是一座桥梁,一头联系着传统,另一头为后来民族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I.安德烈埃斯库与格里戈雷斯库不同,他的作品带有更多悲惨的色彩。S.卢基安是格里戈雷斯库艺术的继承者,他的艺术更广泛地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面貌。在20世纪初与卢基安并肩战斗的O.本奇勒不仅关心农民题材,同时也是第1个塑造罗马尼亚产业工人形象的画家。
  
  
   
  
  20世纪上半期,西方艺术的诸流派对罗马尼亚有着不小的影响,有一些艺术家单纯追求形式,但是,也有不少年轻有才能的艺术家们既注意吸收和借鉴外来的经验,又注意思想内容,为发展本民族的艺术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N.多尼查是卢基安艺术的继承者,他的作品具有健康清新的气息,色调鲜艳明快,善于表现外光,创作了一系列优美的风景画和儿童肖像画。G.彼得拉斯库是一位独特风格的色彩大师。C.列苏早期受P.塞尚艺术的影响,注重人体体积感的表现,画面上的人物大多是静止的,显示出一种庄严肃穆的力量。J.斯捷里阿基是一位继本奇勒之后以描绘现代工人形象见长的画家。他的《港口搬运工人》(1909)中那些背炭工人佝偻的身影给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19世纪下半叶,罗马尼亚雕塑也在民族解放运动的年代里得到了相应的发展。K.舍道尔克是雕刻界最著名的先驱者之一。他是德国人,1849年来到布加勒斯特,为培养罗马尼亚雕塑家作出了贡献。N.乔治斯库是19世纪下半叶一位重要的雕塑家,同时也是画家。当时,旅居国外的C.布朗库西是一位奇才,在欧洲颇负盛名。他早年在布加勒斯特美术学校学习,20世纪初到巴黎深造,后长期居住法国。他主要受立体派风格的影响,作品中也包含有民间木雕艺术对他的启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罗马尼亚美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风格多样化,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一些老一代的画家继续发挥作用。C.巴巴是罗马尼亚当代最著名的油画家,他既重视19世纪下半叶现实主义艺术的传统,又在努力探索开创新的创作道路。A.丘库列库的作品富有激情和力量,代表作《1848年革命中的安娜·伊巴捷斯库》(1948)非常动人,画中女革命家伊巴捷斯库像一位自由女神正率领人民冲向议会大厦,画面上呈现出一种炽烈的气氛。S.雪尼作品中的色调十分丰富并富有变化,代表作有《放木排》(1948)、《游击队员葬礼》(1958)等。中青年一代画家更注意轻松愉快的题材,其中有些人也借鉴了西方现代艺术的一些形式和手法。60年代中叶后,在绘画界有些人再一次强调民族特色,于是引起了对传统和民间艺术的兴趣。女版画家马柯维依曾经来过中国,学习过中国画的笔墨技法。她的作品有着抒情淡雅的特色。
  
  
  
  
  
  罗马尼亚雕塑艺术也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大型纪念碑雕塑受到重视。C.巴拉斯克曾参加了创作布加勒斯特的《苏军纪念碑》。B.卡拉德热在雅西也参加创作《苏军纪念碑》的工作。卡拉德热的《胜利》(1957)和《相逢》(1950),都热情地歌颂了罗马尼亚人民的胜利与解放。I.热列注重表现农村题材。I.依里麦斯库关心工业题材。战后成长起来一大批中青年雕塑家,尽管他们的风格不同,但是大多数人仍坚持写实的传统。I.伏拉德的作品装饰味很强,他的《农民婚礼》略显夸张,并带有民间艺术的色彩。中罗两国美术交流非常密切,1956、1960、1977年罗马尼亚曾多次在中国举办美术展览。尤其是1977年举办的《罗马尼亚19~20世纪绘画展览》,展出不少名作,系统地介绍了罗马尼亚绘画发展的情况。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