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基希纳,E.L.
1)  Ernst Ludwig Kirchner (1880~1938)
基希纳,E.L.
2)  Shinar [英]['ʃainɑ:]  [美]['ʃaɪnɚ, -,nɑr]
希纳
3)  Wolff-Kishner reaction
沃尔夫-基希纳反应
4)  Sodium glyci-didazole
希美纳
5)  buchner ['buknə]
毕希纳
6)  Yinzhannaxi
尹湛纳希
1.
Educational Ideas in One-storeyed Building and The Beauty Weeping Palace by Yinzhannaxi;
《一层楼》和《泣红亭》中尹湛纳希的教育观
2.
Yinzhannaxi who lived in late 19th century was a famous writer, poet and thinker of Mongolian modern history.
尹湛纳希生活在十九世纪末,是近代蒙古族著名作家、诗人、思想家。
补充资料:基希纳,E.L.
      德国画家,桥社的主要成员。1880年5月6日生于阿沙芬堡,1938年6月15日卒于瑞士的达沃斯附近。1901~1903年在德累斯顿理工学院学习建筑工程。1903~1904年在慕尼黑学习绘画,受到新绘画思潮的冲击。19世纪的色彩理论和歌德的著作《论色彩学》,使他充分认识色彩在艺术表现中的价值。1904年以前,他采用新印象派的分割色彩法,以后又吸收V.凡高的笔触开阔、富于律动感的技法。
  
  1905年,他和E.黑克尔、F.布莱尔、K.施密特-罗特卢夫发起组织桥社,号召艺术青年组织起来,共同向顽固的旧势力争取活动和生存的自由、提倡艺术革新。从他的《撑着日本阳伞的女孩》(1906)、《街景,柏林》(1907、1913)和《市场与红塔》等油画中,可以看到艺术语言愈来愈简练,愈来愈追求变形和平面感,并讲究线的节奏和几何图案的美。这是由于他1911年移居柏林之后,从大都市的生活节奏中得到了新的感受,还由于他的视野更加开阔,巧妙地从E.蒙克的梦幻艺术,从P.毕加索、G.布拉克和R.德洛内的立体主义中吸取了表现因素。他的画反映现代化都市生活快速的节奏和人的孤独与空虚。1913年的《街景,柏林》中,游荡在街头的妓女是用大刀阔斧的、带有颤抖感的笔法画成的,人们从中感到都市生活的动乱和生命的游移不定。本来神经就脆弱和内向的基希纳在1914~1915年服兵役期间受到刺激,神经错乱,不得不两次到疗养院休养,在瑞士山区画了不少阿尔卑斯山的山景。1931年被推选为柏林普鲁士美术学院院士,但在1933年被纳粹势力取消院士资格。1937年,他的639 件作品被撤出德国各博物馆,由法西斯政权没收。1938年,他在遭到迫害的境遇下自杀身亡。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