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antle Hood (1918~ )
胡德,M.
2) HU Dehai
胡德海
1.
Professor Hu Dehai selected ideas and thoughts from Chinese culture and western culture,and formed his own education theory,which includes philosophy,culture,anthropology,evolution theory,structuralism.
胡德海先生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较高的抽象思维和思辨能力去选择中、西文化现有的思想成果,塑造出一种新的、富有创见的、思维缜密的教育学理论体系,形成了他的教育学思想,其中涵盖了哲学、文化学和人类学、系统论、进化论、结构学、结构主义、人本学等思想理论,体现了其独特的学术造诣。
3) Ali Akbar Dehkhoda (1879~1956)
德胡达,A.A.
4) Thomas Hood (1799~1845)
胡德,T.
5) Ulrich yon Hutten
胡滕(德)
6) Martin Luther (1483~1546)
路德,M.
补充资料:胡德,M.
美国音乐民族学家。1918年 6月24日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斯普林菲尔德。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在欧洲军队中服役,后入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学习,继而在阿姆斯特丹大学跟随J.金斯特学习音乐民族学和爪哇音乐。1954年以分析爪哇调式体系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同年起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任教,1962年升为教授。曾先后担任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加纳大学和德雷克大学的客席教授。1965~1967年任美国音乐民族学学会主席。
胡德从事音乐民族学研究,十分重视实地考察和实际音乐演奏。他曾到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和印度、非洲等地区进行实地调查。1983年 9月曾来北京访问和讲学。在他的倡导下,美国大学第1次将爪哇的佳美兰音乐列为正式课程,并进而将朝鲜、日本、印度、希腊、墨西哥以及非洲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音乐先后列入课程。他的主要著作有:《爪哇音乐中决定帕泰特的骨干音》(1954)、《爪哇和巴厘的音乐和戏剧》(1963)、《再论斯连德罗与珀洛格》(1966)、《中世纪的工艺学对东方音乐风格的影响》(1970)、《音乐民族学家》(1971)、《东南亚多层次合奏中的即兴演奏》等。
胡德从事音乐民族学研究,十分重视实地考察和实际音乐演奏。他曾到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和印度、非洲等地区进行实地调查。1983年 9月曾来北京访问和讲学。在他的倡导下,美国大学第1次将爪哇的佳美兰音乐列为正式课程,并进而将朝鲜、日本、印度、希腊、墨西哥以及非洲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音乐先后列入课程。他的主要著作有:《爪哇音乐中决定帕泰特的骨干音》(1954)、《爪哇和巴厘的音乐和戏剧》(1963)、《再论斯连德罗与珀洛格》(1966)、《中世纪的工艺学对东方音乐风格的影响》(1970)、《音乐民族学家》(1971)、《东南亚多层次合奏中的即兴演奏》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