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维多里尼,E.
1)  Elio Vittorini (1908~1966)
维多里尼,E.
2)  Eduardo Fabini (1882~1950)
法维尼,E.
3)  Dorix
多里克斯尼龙6短纤维
4)  vindolinine [vindəu'lini:n]
文多里尼
5)  Eleutherios Venizélos (1864~1936)
维尼泽洛斯,E.
6)  Esteban Echeverría (1805~1851)
埃切维里亚,E.
补充资料:维多里尼,E.
      意大利小说家。西西里人。青年时代当过建筑工人、排字工人、校对员。30年代在佛罗伦萨开始文学创作。
  
  1933年,具有进步倾向的文学杂志《索拉里亚》连载维多里尼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红石竹花》,遭到法西斯审查机关的禁止。小说的单行本直到1948年才得以问世。作者通过一个朦胧地向往革命的青年误入歧途而成为法西斯突击队队员的故事,试图揭示法西斯主义同小资产阶级思想意识的关系。
  
  1938至1939年,维多里尼的另一部长篇小说《西西里的谈话》在《文学》杂志连载。作品描写西尔维斯特洛厌恶现实生活,离开米兰,返回西西里探望母亲的经历,反映法西斯政权的专横残暴,西西里人民的穷困和痛苦。
  
  1942年,维多里尼迁居米兰,不久即投入反法西斯抵抗运动。1945年发表长篇小说《人与非人》。小说以作者参加抵抗运动的经历为基础,描写米兰的反法西斯地下斗争,但又把法西斯主义表现为仅仅是对"人"和"人性"的凌辱。嗣后问世的作品,如《墨西拿的妇女》(1949)、《世界的城市》(1969),大体上都体现着这样的思想倾向。
  
  1945年,维多里尼加入意共,同时宣布自己是"非马克思主义者的共产党员"。同年,他创办社会文艺刊物《工艺》。维多里尼同意共领导人陶里亚蒂等就文学与政治关系的问题展开论战。他主张文学创作不能听从党的领导,仅仅"为革命吹奏横笛",文学的任务是为解放"人"而斗争。
  
  1951年,维多里尼退出意共,在出版社从事文学编辑工作,培养青年作家。1960年,他和作家卡尔维诺主编《梅那波》杂志,提倡"工业题材文学",反映人的异化问题。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