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aurice Barrès (1862~1923)
巴雷斯,M.
2) Maureen Forrester (1930~ )
福雷斯特,M.
3) Mario Vargas Llosa (1936~ )
巴尔加斯·略萨,M.
4) Michael Praetorius (1571~1621)
普雷托里乌斯,M.
5) Maurice Barrès
莫里斯·巴雷斯
6) Máximo Gómez y Báez (1836~1905)
戈麦斯·伊·巴埃斯,M.
补充资料:巴雷斯,M.
法国小说家、散文家。出生在洛林省一个资产阶级家庭。早年受到浪漫主义作家特别是波德莱尔的影响。他观察事物,觉得能捉摸到的唯一现实是自我。最初出版的小说是总题为《自我崇拜》的三部曲:《在野人眼前》(1888)、《自由人》(1889)、《贝丽妮丝的花园》(1891)。他的作品提倡有系统的自我修养。他所谓"野人",是指一切自我之外的人和物。1904年《自由人》重版时,他在序文上写道:"1890年,我感到我得天独厚,我所知道的我不是一个容易理解和轮廓分明的人。"因此他要尽量感受然后尽量分析。1914年,巴黎《不妥协报》记者问他的作品中他最喜欢哪一部,他答道:"我写了唯一的一部书:《自由人》,收获的季节,我从这棵青年时代栽植的树上摘取果实。"
巴雷斯认为丰富的经验可以增加他的乐趣,扩大他的自我。他参加了布朗热将军在爱国主义的伪装下篡夺政权的行动。1889年当选国会议员。他要求在个人、民族、乡土、祖先传统的基础上建立自我崇拜,于是从自我中心思想转到民族主义。1897到1903年发表了以《民族精力的小说》为总题的三部曲:《离开本根的人》(1897)、《向军人发出号召》(1900)和《他们的嘴脸》(1903)。《离开本根的人》写洛林省 7个青年受了哲学教师布泰伊埃的影响,背井离乡,到巴黎寻找出路。布泰伊埃启迪了他们的批判能力,但没有给他们的思想以任何基础。他们离开本根,有两个流落街头,成为杀人犯,有一个钻到书本中去,有一个重返家园。巴雷斯认为这些青年应该在乡土和家族里面落地生根,才能够生存发展。20世纪初,他又写了三部曲:《东面的支柱》、《在德国军队中服役》(1905)和《柯丽特·葆都许,梅斯一少女的故事》(1909)。《在德国军队中服役》写一个在德国军队里服役的阿尔萨斯省人艾尔曼,心向法国,但不肯脱离军队,他要在德国军队里面维持着巴雷斯看作莱茵河流域的特点的拉丁文化传统。《柯丽特·葆都许》写一个梅斯市的少女虽然爱慕她的德国老师,但不肯和他结婚,因为她的下意识暗示她要维持莱茵河流域的传统。1921年发表的《莱茵河的精髓》,认为莱茵河流域既不是德国,也不是法国,而有它独特的性格,可以成为德、法两国的纽带。
巴雷斯是一个旅行家,足迹遍及意大利、西班牙、近东等地。各处艺术珍品,名山大川,都给他强烈的感受。名城胜地使他念念不忘三件事:精神的奋扬、在危险中的美和死亡。体现这种思想的作品有《血、肉体的快感和死亡》(1894)、《神圣的爱和痛苦》(1903)等。
巴雷斯经过多年酝酿,在1913年写成《灵异的山丘》。多年来,他想着死亡,感到人生的短促和"荒谬",民族主义帮助他扩大自我,天主教使他忘却毁灭的思想。
巴雷斯早年受浪漫主义影响,感情狂放不羁,后来逐渐倾向于接受社会和宗教的纪律,对自己的感情有所制约。他善于分析心理状态,描写景物细腻动人。文学也由犷放、矫饰逐渐变为洗练。
参考书目
J.-N.Faure-Biguet,Maurice Barrès,Paris,1924.
巴雷斯认为丰富的经验可以增加他的乐趣,扩大他的自我。他参加了布朗热将军在爱国主义的伪装下篡夺政权的行动。1889年当选国会议员。他要求在个人、民族、乡土、祖先传统的基础上建立自我崇拜,于是从自我中心思想转到民族主义。1897到1903年发表了以《民族精力的小说》为总题的三部曲:《离开本根的人》(1897)、《向军人发出号召》(1900)和《他们的嘴脸》(1903)。《离开本根的人》写洛林省 7个青年受了哲学教师布泰伊埃的影响,背井离乡,到巴黎寻找出路。布泰伊埃启迪了他们的批判能力,但没有给他们的思想以任何基础。他们离开本根,有两个流落街头,成为杀人犯,有一个钻到书本中去,有一个重返家园。巴雷斯认为这些青年应该在乡土和家族里面落地生根,才能够生存发展。20世纪初,他又写了三部曲:《东面的支柱》、《在德国军队中服役》(1905)和《柯丽特·葆都许,梅斯一少女的故事》(1909)。《在德国军队中服役》写一个在德国军队里服役的阿尔萨斯省人艾尔曼,心向法国,但不肯脱离军队,他要在德国军队里面维持着巴雷斯看作莱茵河流域的特点的拉丁文化传统。《柯丽特·葆都许》写一个梅斯市的少女虽然爱慕她的德国老师,但不肯和他结婚,因为她的下意识暗示她要维持莱茵河流域的传统。1921年发表的《莱茵河的精髓》,认为莱茵河流域既不是德国,也不是法国,而有它独特的性格,可以成为德、法两国的纽带。
巴雷斯是一个旅行家,足迹遍及意大利、西班牙、近东等地。各处艺术珍品,名山大川,都给他强烈的感受。名城胜地使他念念不忘三件事:精神的奋扬、在危险中的美和死亡。体现这种思想的作品有《血、肉体的快感和死亡》(1894)、《神圣的爱和痛苦》(1903)等。
巴雷斯经过多年酝酿,在1913年写成《灵异的山丘》。多年来,他想着死亡,感到人生的短促和"荒谬",民族主义帮助他扩大自我,天主教使他忘却毁灭的思想。
巴雷斯早年受浪漫主义影响,感情狂放不羁,后来逐渐倾向于接受社会和宗教的纪律,对自己的感情有所制约。他善于分析心理状态,描写景物细腻动人。文学也由犷放、矫饰逐渐变为洗练。
参考书目
J.-N.Faure-Biguet,Maurice Barrès,Paris,1924.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