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莫拉维亚,A.
1)  Alberto Moravia (1907~  )
莫拉维亚,A.
2)  Jalaloddin Mohammad Moulavi (1207~1273)
莫拉维,J.M.
3)  Latvia [英]['lætviə]  [美]['lætvɪə]
拉脱维亚
1.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on:The Policy of Student Financial Assistance in Latvia and its Inspiration;
转型与创新:拉脱维亚大学生资助政策及其启示
4)  Moravia [英][mə'reivjə]  [美][mə'reviə, mɔ-]
摩拉维亚
5)  Latvia [英]['lætviə]  [美]['lætvɪə]
拉托维亚
6)  Latvian [英]['lætviən]  [美]['lætvɪən]
拉脱维亚的
补充资料:莫拉维亚,A.
      意大利作家。原名阿尔贝托·平切尔莱。1907年11月28日生在罗马。父亲是画家、建筑师。少年时曾大量阅读文学作品。1929年发表小说《冷漠的人们》,初获声誉。它描写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庸俗、虚伪的生活,揭露法西斯统治初期意大利资产阶级的空虚、堕落的精神状态,后来被法西斯当局禁止刊印。20年代末30年代初,他采取同墨索里尼政权不合作的态度,因?啻伪黄瘸龉K男∷等纭段丛迪值谋Ц骸?(1935)、《阿谷斯蒂诺》(1944)、《罗马女人》(1947)、《违抗》(1948)、《随波逐流的人》(1951)等,大多描写资产阶级的庸俗、自私,表现他们对现实生活从试图"违抗"到屈服于环境的压力以至"随波逐流"的过程,或者描写资产阶级家庭的关系。这些作品基本上采取客观主义的描写,注重心理分析,有费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色调比较灰暗。其中的《假面舞会》(1941)通过对假想的一个南美国家独裁者的讽刺,批判墨索里尼政权;《瘟疫集》(1944)是一部短篇小说集,以夸张和近于离奇的手法,嘲讽资本主义社会种种畸形现象。短篇小说集《罗马故事》(1954)和《罗马故事新编》(1959)受到抵抗运动和新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它们描写店员、工人、仆役、清道夫、失业者、小偷等下层人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求生的挣扎。作者以敏锐的观察力,细致的心理分析,真实地表现了这些普通人的希望和痛苦。长篇小说《乔恰拉》(1957)是献给抵抗运动的作品。作者没有正面描写抵抗运动,而是以罗马一个小店铺的女店主逃难期间的经历为线索,广泛地表现德国法西斯入侵后的灾难,把法西斯主义作为一种邪恶的力量予以谴责。
  
  
  
   
  
  60年代,他的作品大多描写资产阶级的"异化"。长篇小说《愁闷》(1960)写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出身的青年画家把艺术创作、情欲当作摆脱"愁闷"的出路,遭到失败。这部小说客观地暴露当代西方资产阶级的颓废苦闷和悲观厌世,有过多的猥亵描写。短篇小说集《不由自主》(1962)、长篇小说《注意》(1965)、《我和它》(1971)和一些剧本也反映了同样的主题。
  
  短篇小说集《天堂》(1970)、《另一种生活》(1973)、《嘿》(1976)中的主人公都是资产阶级女性,莫拉维亚通过他们的遭遇和感受,反映资产阶级富裕、舒适的物质生活同空虚的精神生活之间的对立。
  
  长篇小说《内在生活》(1978)以1968年意大利的学生运动为背景,揭露大、小资产阶级都丧失了一切理想,各以财富或革命口号为追求享乐的手段。
  
  莫拉维亚在60至70年代的作品中,透过繁华的表象暴露西方社会的荒唐和堕落,揭示了资产阶级的思想危机,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但他常常过分渲染人物的两重性、病态心理和荒诞不经的行为,又具有一定的消极因素。
  
  莫拉维亚曾任国际笔会主席,现为《新论证》杂志主编,《快报》周刊的专栏影评家。
  
  

参考书目
   F. Longobardi, Moravia, Firenze, 1969.
   G. Pandini, Invito alla lettura di Alberto Moravia, Milano, 1973.
   R. Tessari, Alberto Moravia, Firenze, 1978.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