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Gustave Lanson (1857~1934)
朗松,G.
2) Landé g-factor
朗德g因子
1.
Observations of the relative intensity of the Zeeman effect of Hg and measurement of the Landé g-factor;
Hg的Zeeman效应相对强度实验观察与朗德g因子测量
2.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normal Zeeman effect and abnormal Zeenman effect by three aspects:the strong or weak magnetic field,the value of Landé g-factor and the quantum mechanics perturbation theory and reveals the distinction connection between normal Zeeman effect and abnormal Zeenman effect.
从磁场的强弱、朗德g因子取值、量子力学微扰论等三个方面对正常塞曼效应和反常塞曼效应进行了比较,揭示了正常塞曼效应和反常塞曼效应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 Landé g_factor
朗德g因数
1.
When measuring Landé g_factor of rubidium(Rb) atom,many resonance frequencies are obtained.
大学物理实验室中测量铷的朗德g因数时,测得多个共振频率。
4) lande g formula
朗德g公式
5) Lande g-factor
朗德g因子
1.
A method for measuring the Lande g-factor by Zeeman effect experiment
用塞曼效应实验测量朗德g因子
2.
On the basis of the result of Zeeman Effect experimental and from the angle of electron spin,it presents the rightness by using L(L+1),S(S+1),J(J+1)to replace L2 、S2 、J2 respectively in Lande g-factor,and compares with the normal and abnormal Zeeman effect according to Lande g-factor value to reveal their differences and relations.
在塞曼效应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从电子自旋的角度出发,用量子力学的观点对塞曼效应中能级及谱线的分裂情况进行解释;指出朗德g因子中用L(L+1)、S(S+1)、J(J+1)分别替代L2、S2、J2的正确性,并从朗德g因子的取值对正常塞曼效应和反常塞曼效应进行比较,对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加以揭示。
6) Langesund
朗厄松
补充资料:朗松,G.
法国文学史家。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在中学任教若干年,后被聘为沙皇俄国太子(即位后称尼古拉二世)的文学教授。1888年,朗松通过他的题为《尼维尔或伤感的喜剧》的博士论文。此后在巴黎大学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任文学史教授。1902年被任命为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校长,直至1927年退休。
朗松于1887年发表的第一部著作《作文与风格的原理》是一部文科学生的辅导读物。他毕生著作基本上都是以教学为目标的,例如他的一系列的作家评传:《博叙埃》(1890)、《布瓦洛》(1892)、《高乃依》(1898)、《伏尔泰》(1906)等,既是文科的辅导读物,也是作者长期研究的学术成果。朗松最重要的著作是《法国文学史》,初版发表于1894年,嗣后多次修订重版,他用了毕生精力使这部权威著作日臻完善。这部著作的价值,首先在于它是以作者认真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的长期努力作为基础的。朗松治学态度谨严,书中提到无数作家的无数作品,一般都亲自过目。他对于作家和作品的分析细致深刻;论断简劲明快,言必有据,富于说服力。他的缺点在于有时不免偏执武断。
朗松在文学评论方面深受泰纳的影响。他和泰纳相似,也认为文学是环境的产物和社会生活的反映。他写文学史不但深入地分析与评论一系列重要作家与作品,而且往往通过对于个别作家与作品的分析研究,来说明一个时代的总趋势、总精神;同时能从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说明某种思潮的演变过程。
朗松于1887年发表的第一部著作《作文与风格的原理》是一部文科学生的辅导读物。他毕生著作基本上都是以教学为目标的,例如他的一系列的作家评传:《博叙埃》(1890)、《布瓦洛》(1892)、《高乃依》(1898)、《伏尔泰》(1906)等,既是文科的辅导读物,也是作者长期研究的学术成果。朗松最重要的著作是《法国文学史》,初版发表于1894年,嗣后多次修订重版,他用了毕生精力使这部权威著作日臻完善。这部著作的价值,首先在于它是以作者认真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的长期努力作为基础的。朗松治学态度谨严,书中提到无数作家的无数作品,一般都亲自过目。他对于作家和作品的分析细致深刻;论断简劲明快,言必有据,富于说服力。他的缺点在于有时不免偏执武断。
朗松在文学评论方面深受泰纳的影响。他和泰纳相似,也认为文学是环境的产物和社会生活的反映。他写文学史不但深入地分析与评论一系列重要作家与作品,而且往往通过对于个别作家与作品的分析研究,来说明一个时代的总趋势、总精神;同时能从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说明某种思潮的演变过程。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