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拜占庭-波斯战争
1)  Byzantine-Persian Wars
拜占庭-波斯战争
2)  Byzantine-Moslem Wars
拜占庭-穆斯林战争
3)  byzantium [英][bi'zæntiəm]  [美][bɪ'zæntɪəm]
拜占庭
1.
Analyze the source of the byzantium culture from saint sofia church;
从圣索菲亚教堂解析拜占庭文化的根源
2.
Yeats Pursuit of Artistic and Spiritual Eternity——On the Change of Themes in Sailing to Byzantium and Byzantium;
追求艺术与灵魂的不朽家园——论叶芝“拜占庭”诗作的主题嬗变
3.
Sailing to Utopian in heart——A stylistic study of Sailing to Byzantium
驶向心中的“乌托邦”——《驶向拜占庭》的文体学意义
4)  Byzantine [baɪ'zæntaɪn]
拜占庭
1.
Multi-key technology is based on the(n,t) valve method,and reference from Byzantine transport algorithm in distributed system.
多重登录口令技术基于阀值验证思想,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登录,本文同时借鉴拜占庭传输算法,对多重登录口令的可靠与容错性能进行了初步的实验和研究,结果表明多重口令登录方法提高了网格验证的可靠性。
2.
The Byzantine art stresses the holy solemnity, the quietness and sacred eternity of the icon.
几乎在基督教产生的同时,基督教艺术就产生了,基督形象最重要的变化集中于2世纪到16世纪的这一千余年中,拜占庭艺术强调圣像的静穆、神圣、永恒而超凡脱俗的神性。
3.
Since it belonged to Byzantine Empire, Cherson was not only a military citadel and trade-centre of the Northern part of Black Sea, but also served as a media which connected the civilization of nomad in the northern Black Sea and Greek-Byzantine civilization the south.
自归属于拜占庭帝国之后,就逐渐成为黑海北部地区的重要的军事要塞和经济贸易中心,同时也是黑海北部草原民族和南方希腊-拜占庭文明交流的桥梁。
5)  Byzantine [baɪ'zæntaɪn]
拜占庭式
6)  Persian Gulf War
波斯湾战争
补充资料:拜占庭-波斯战争
      公元6~7世纪,拜占庭帝国和波斯帝国为争夺两河流域而进行的战争。 断断续续经历了一个世纪(527~628),最后以波斯帝国的失败而告终。
  
  早在古罗马时期,围绕两河流域及其要塞城市埃德萨和尼西比斯的归属问题,双方就时有战端。4世纪后,罗马帝国皇帝把基督教定为国教,并自诩为基督教的保护人;而波斯帝国同时加强了祅教(拜火教)的统治和对"异教"的迫害,因此,两国斗争又多少带上了宗教色彩。4至6世纪,拜占庭帝国与波斯帝国边界冲突经常不断,埃德萨和尼西比斯也屡易其主。518年,波斯又一次夺取了小亚细亚的塞奥多西奥波利斯、阿米达和尼西比斯等地,双方军事平衡遭到破坏,一场大战在所难免。527年,拜占庭帝国查士丁尼一世继帝位。他任命贝利萨留为统帅,向萨桑王朝波斯宣战。此后一百年内战争经历三个阶段:①查士丁尼一世时期(527~562);②查士丁二世及其后继者提比略二世和莫里斯时期(572~591);③福卡斯和希拉克略时期(606~628)。
  
  第一阶段  在这一阶段战争中,有决定意义的一战是德拉之战(530)。德拉是两河流域一要镇,位于尼西比斯北部23公里处,距底格里斯河有4天的路程。德拉要塞建于6世纪初,是当时军事建筑的典型,由内城、外城、护城河和防御壕及塔楼组成。内城城墙高达30米,外城墙基坚固,拜占庭凭借这一要塞据守60余年。530年,波斯集中4万精兵向德拉挺进,贝利萨留只有训练很差的罗马人和雇佣兵2.5万人。然而,贝利萨留发挥了卓越的指挥才能,在平坦开阔的德拉城外挖掘了一条"丁"字形战壕,将骑兵隐蔽其中。当拜占庭军队的阵地受到强大压力处于不利地位时,立即令埋伏的骑兵突然冲出战壕,一举挫败波斯之优势兵力,大获全胜,从而扭转了战局。贝利萨留乘胜前进,又在叙利亚大败波斯军。然而,查士丁尼一世的战略重点在西方,力图从蛮族王国手里夺回原属西罗马帝国的西欧北非疆土,恢复古罗马帝国的版图,因此不得不缓和与波斯的矛盾。532年,查士丁尼一世不惜重金与波斯王库斯鲁一世缔结和约。然后挥师西进,转战于意大利、北非、西班牙各地,占领了原属西罗马的大部分领土。拜占庭在西方的胜利进军,引起了波斯人的不安。540年,波斯撕毁"永久和平"协议,于叙利亚重启战端,攻取了拜占庭的东方重镇安条克,进抵地中海东岸;向北则侵入亚美尼亚和伊比利亚,并企图攻占黑海岸的拉济卡(今拉济斯坦),但遭到拉济人抗击。查士丁尼一世不得不把贝利萨留调回东方战场。542年,由于鼠疫在埃及、叙利亚、巴勒斯坦流行,双方战斗力均遭破坏,故两国于545年议定休战条约:拜占庭以3000磅黄金的贡赋,换取东南部边境的暂时安宁。4年后,围绕着外高加索拉济卡地区的归属问题,战事又起。至562年,双方签定50年和约。拜占庭为了保留经黑海沿岸去东方的商路,维持对拜占庭国计民生至关重要的丝绸贸易,忍辱向波斯纳年贡3万金币,拉济卡仍归拜占庭所有。
  
  查士丁尼一世死后,查士丁二世、提比略二世及莫里斯先后为帝。他们奉行的政策大体相同,即在西方取守势,把进攻矛头转向东方。572年,查士丁二世为了缓和帝国财政危机,取消了对波斯的年贡,拜占庭-波斯战争进入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  这一阶段战争双方争夺的重点是战略要地亚美尼亚。拜占庭把亚美尼亚当作补充兵员的主要基地,采用各种外交手段拉拢波斯周围的西突厥可汙、波斯统治下的亚美尼亚人和伊比利亚人,与他们结盟共同对抗波斯人。572年,查士丁二世之侄查士丁尼攻占德温。573年,波斯人攻占德拉要塞。但由于查士丁尼军队蛮族人占的比重大,又缺乏训练,后来在亚美尼亚屡遭失败,直到莫里斯时期,战争才有了转机。579年,波斯王库斯鲁一世逝世。589年,波斯国内发生叛乱,库斯鲁二世遭废黜,拜占庭插手干涉,支持库斯鲁二世复位,借机收回被波斯占领的德拉和亚美尼亚大部,稳定了东方边境。
  
  第三阶段  拜占庭皇帝希拉克略 (610年即位)统治的最初10年,战局无根本转变,波斯继续在小亚细亚和叙利亚推进,先后夺取安条克、埃梅萨、凯撒里亚、大马士革(613)等地。614年,波斯军进攻耶路撒冷,围城20天后,用移动木塔作掩护,以攻城锤击毁城墙,进城后烧杀抢掠,甚至把基督徒奉为神灵的"圣十字架"(据传是耶稣受难的真十字架)连同当地居民一起掠往波斯首都泰西封。为拯救帝国于危难之中,希拉克略施行了3项重要改革:①把北非的总督制移植到拜占庭东方各省,建立军区制(亦称宅姆制),把地方军、政大权集于军事长官一身,健全了军事组织。②充分利用帝国内乱时充入国库的被镇压贵族的财产,把土地分给军人,建立军役和封建义务合一的军事屯田制,加强军队的经济基础。③利用宗教的精神和物质力量,大批动用教产,以"圣战"号召全国军民同仇敌忾,与"异教徒"波斯人决一死战。621年,希拉克略与北部边疆的劲敌阿瓦尔人签订暂时和约,随后便率军奔赴波斯战场。622~628年,希拉克略3次出征;同时运用外交手段与外高加索地区的高加索人和哈扎尔人结盟,从波斯北疆外高加索向波斯腹地进击。622年,希拉克略一举攻取小亚细亚。626年,君士坦丁堡军民协力粉碎了阿瓦尔人的突然袭击,重创阿瓦尔人,使这一蛮族部落从此一蹶不振。627年,希拉克略率军在尼尼微古城旧址──通向波斯首都泰西封的门户,重创波斯军队。628年,乘胜逼近泰西封城下,波斯王室被迫缔结城下之盟,交还小亚细亚的全部领地和"圣十字架"。 630年拜占庭在圣城举行了隆重的迎接"圣十字架"庆典。长达一个世纪的拜占庭 -波斯战争就此结束。这一长期战争消耗了两国的人力物力,拜占庭、波斯两败俱伤,为中近东新兴的阿拉伯人的扩张造成了有利条件。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