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imperialist forces
帝国主义势力
1.
In this year,year of Wangkang,civil and militay governors of the south and the east and the imperialist forces have more or less connections with the mutal safeguarding between the south and the east,and under those political forces’s infl.
在这一年中,汪康年派、东南督抚及帝国主义势力都与"东南互保"发生着多多少少的联系,在这几种政治势力的作用下,"东南互保"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4) two-development tendency of imperialism
帝国主义的两种趋势
6) imperialism
[英][ɪm'pɪəriəlɪzəm] [美][ɪm'pɪrɪə'lɪzəm]
帝国主义
1.
Imperialism and Feudalism:Debates over the Rural Construction Movement in the Intellectual Circle in the 1930s;
“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20世纪30年代知识界关于乡村建设运动的论争
2.
The fundamental contents and background of the "Neo-imperialism theory";
“新帝国主义论”的基本内容及其产生背景
补充资料: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范围
指帝国主义国家强迫中国政府承诺或彼此协议,划分中国的特定地区,以使该国享有排他性独占利益的一种侵略形式。势力范围或称"利益范围"。
势力范围的划分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结束,英、法、德、俄、日等国,为要保证自己在中国的某一特定地区具有优先的、独占的权益,迫使中国承诺,不把这一地区的各种权益让与他国;或者与自己的竞争对手协议,互相承认某一地区为对方的势力范围。1897年 3月和1898年4月,法国先后两次迫使清政府以换文方式,应允海南岛和毗邻越南各省(实指云南、广东、广西三省)不"让予"他国。1898年 2月,英国采取同样方式,迫使清政府承诺"确切保证不将扬子江沿岸各省租押或以其他名义让予他国"。同年 4月,中日间互换了不割让福建与他国的照会。1896年 6月《中俄密约》和继之以《中俄合办东省铁路公司章程》的订立,以及1898年3 月《中德胶澳租借条约》的成立,标志着俄德两国分别把整个东北地区和山东全省,认作是自己的势力范围。帝国主义各国间又通过各种方式,互相承认对方在某一地区享有特殊权益,或作出某种妥协。1896年 1月,英法间达成协议,两国均沾在中国云南、四川两省境内贸易诸利益。1898年 9月,英德两国银行代表各秉承其本国政府的意旨,相互承认英国的利益范围是长江流域,德国的利益范围是山东全省以及与之毗邻的黄河流域一些地带。1899年4月,英国驻俄公使与俄国外交大臣互换照会,认定长城以北是俄国的利益范围,长江流域是英国的利益范围。通过这些国际文书的约定,帝国主义列强悍然把中国划分成为各该国势力范围的局面便形成了。大略地说,法以中国西南地区,俄以东北地区,英以长江流域,德、日两国分别以山东和福建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某一帝国主义国家在自己的势力范围里力图排除他国势力侵入,同时,力谋使自己的势力向他国的势力范围伸展。英国几乎与承认长城以北为俄国势力范围的同时,取得了往东北延展的关内外铁路的借款权益,德国一方面承认长江流域为英国势力范围,另一方面继续执行"打入长江流域"的政策,就是两个显著的例子。
势力范围的变动和消除 随着帝国主义各国实力的消长,上述势力范围也有所变动。根据1905年《日俄和约》,日、俄两国在擅自把东北地区划分为所谓"南满"、"北满"的同时,互相承认俄国在"北满"、日本在"南满"的势力范围。从1907年起的六年间,两国经三次密约,又把内蒙古地区作了划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出兵山东,强占青岛、胶州湾和胶济铁路,事实上取代德国把山东变成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帝国主义列强在对待中国的态度上,以1922年华盛顿会议为标志,作了从划分势力范围向着联合压迫的转变;但由于历史等原因,某些国家在某些特定地区,仍留有特殊的势力和影响。1924年 5月,《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及《声明书》中载明:苏联政府声明前俄帝国政府与中国所订立的、以及与第三者所订立的一切条约、协定等项,有妨碍中国主权及利益者,概为无效,予以废止。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才最后消除。
势力范围的划分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结束,英、法、德、俄、日等国,为要保证自己在中国的某一特定地区具有优先的、独占的权益,迫使中国承诺,不把这一地区的各种权益让与他国;或者与自己的竞争对手协议,互相承认某一地区为对方的势力范围。1897年 3月和1898年4月,法国先后两次迫使清政府以换文方式,应允海南岛和毗邻越南各省(实指云南、广东、广西三省)不"让予"他国。1898年 2月,英国采取同样方式,迫使清政府承诺"确切保证不将扬子江沿岸各省租押或以其他名义让予他国"。同年 4月,中日间互换了不割让福建与他国的照会。1896年 6月《中俄密约》和继之以《中俄合办东省铁路公司章程》的订立,以及1898年3 月《中德胶澳租借条约》的成立,标志着俄德两国分别把整个东北地区和山东全省,认作是自己的势力范围。帝国主义各国间又通过各种方式,互相承认对方在某一地区享有特殊权益,或作出某种妥协。1896年 1月,英法间达成协议,两国均沾在中国云南、四川两省境内贸易诸利益。1898年 9月,英德两国银行代表各秉承其本国政府的意旨,相互承认英国的利益范围是长江流域,德国的利益范围是山东全省以及与之毗邻的黄河流域一些地带。1899年4月,英国驻俄公使与俄国外交大臣互换照会,认定长城以北是俄国的利益范围,长江流域是英国的利益范围。通过这些国际文书的约定,帝国主义列强悍然把中国划分成为各该国势力范围的局面便形成了。大略地说,法以中国西南地区,俄以东北地区,英以长江流域,德、日两国分别以山东和福建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某一帝国主义国家在自己的势力范围里力图排除他国势力侵入,同时,力谋使自己的势力向他国的势力范围伸展。英国几乎与承认长城以北为俄国势力范围的同时,取得了往东北延展的关内外铁路的借款权益,德国一方面承认长江流域为英国势力范围,另一方面继续执行"打入长江流域"的政策,就是两个显著的例子。
势力范围的变动和消除 随着帝国主义各国实力的消长,上述势力范围也有所变动。根据1905年《日俄和约》,日、俄两国在擅自把东北地区划分为所谓"南满"、"北满"的同时,互相承认俄国在"北满"、日本在"南满"的势力范围。从1907年起的六年间,两国经三次密约,又把内蒙古地区作了划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出兵山东,强占青岛、胶州湾和胶济铁路,事实上取代德国把山东变成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帝国主义列强在对待中国的态度上,以1922年华盛顿会议为标志,作了从划分势力范围向着联合压迫的转变;但由于历史等原因,某些国家在某些特定地区,仍留有特殊的势力和影响。1924年 5月,《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及《声明书》中载明:苏联政府声明前俄帝国政府与中国所订立的、以及与第三者所订立的一切条约、协定等项,有妨碍中国主权及利益者,概为无效,予以废止。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才最后消除。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