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冯特,W.
1)  Wilhelm Wundt (1832~1920)
冯特,W.
2)  Wundt [vunt]
冯特
1.
This paper takes an example of Wundt and his three noble students,discussing the widespread teacher-student relationgship phenomenon in the phycologic history.
以冯特和他的三个著名学生——卡特尔、屈尔佩、铁钦钠为例,探讨了心理学史中普遍存在的师承关系现象。
2.
The different opinions of wundt and Buentano about act and content have a great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psychology in 20th century.
冯特与布伦塔诺的内容心理学与意动心理学之争对20世纪的心理学影响巨大。
3.
The controversy between structuralism and functionalism began with different opinions of Wundt and Buentano about act and content, which influenced the development of psychology in 20th century.
布伦塔诺和冯特关于意动与内容之争开创了随后的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对立之先河,对20世纪的心理学影响巨大。
3)  Wilhelm Wundt
冯特
1.
Psychology: the Root of its Crises and the Truth of its Revolutions: On Wilhelm Wundt s Relationship to Post-Wundtian Psychology;
心理学:危机的根源与革命的实质——论冯特对后冯特心理学的关系
2.
A Historical Reappraisal of Wilhelm Wundt s Psychological Heritage;
冯特心理学遗产的历史重估
3.
The paper investigates in details the historical contexts and basic contents of Wilhelm Wundt s Psychology Struggling for Survival (1913)to disclose its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详细考察了冯特《心理学的救亡图存》(1913)一书的写作背景及其基本内容 ,以期揭示其历史意义。
4)  G·H·Von Wright
冯·特
5)  Vonnegut
冯内古特
1.
A Public Spokesman Turning to Realism:Analysis of Vonnegut s Prose;
回归现实主义的公众代言人——冯内古特散文研究
2.
On Kurt Vonnegut s Cultural Perspective;
在先锋与媚俗之间——谈冯内古特的文化姿态
3.
Decoding Vonnegut s Jailbird;
从互文性角度解读冯内古特之《囚鸟》
6)  Von Wright
冯·赖特
1.
Inquire into Von Wright s Theory of Inductive Logic;
冯·赖特归纳逻辑理论探赜
2.
Analysis Between the Tradition and the Exploration ──G. H. von Wright s Academic Contribution;
在分析传统和诠释学传统之间─—冯·赖特的学术贡献
补充资料:冯特,W.
    
  
    德国心理学家。1832年8月16日生于曼海姆北郊内卡劳,1920年8月31日卒于莱比锡。从1851年起,升入蒂宾根、海德堡、柏林等大学专攻医学。1856年提出《因炎症而引起变性器官的神经变化》的论文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次年担任海德堡大学生理学讲师。1858年,受聘作H.von赫尔姆霍茨的助手,得以亲受赫尔姆霍茨的指导。自此转入精神科学领域,重视"感官知觉"的问题。1859~1862年发表《对感官知觉理论的贡献》一书。1863年出版《论人类和动物的心理学讲演录》,这部著作从许多方面论述人的意识现象和动物的心理。1865年初出版《人体生理学教程》,反映了当时生理学的成果,曾得到恩格斯肯定的评价。1874年出版《生理心理学纲要》,它是实验心理学的第一部重要专著。同年,应聘任苏黎世大学哲学教授。1875年又应聘于莱比锡大学任哲学教授,共任教45年,直到去世。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个实验室很快发达兴盛起来,成了国际性的研究机构,致使国内外学者云集于冯特门下。为了发表实验成果,他又于1884年创办了《哲学研究》,1905年出版了《心理学研究》两种杂志。1889年他荣任莱比锡大学校长。这一年出版了《哲学的体系》。这本著作代表了冯特哲学和心理学思想的精华。1896年又出版《心理学大纲》。1900年至1919年9月从事于《民族心理学》一书的写作和出版。这部共10卷4000余页的著作代表了冯特社会心理学的观点和思想。1911 年出版《心理学引论》,1912年出版《民族心理学原理》。1920年写成自传《经历与认识》一书,回忆了他在实验心理学和民族心理学领域中艰苦奋斗的一生。这本书出版不久他即去世,终年88岁。
  
  冯特是一位杰出的心理学家,应该是心理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他在心理学领域,把直接经验的研究规定为心理学的任务,1862年率先提出"实验心理学"的名称,坚决利用生理学,坚持走实验的道路。他能把过去所有关于心理实验的结果加以收集并组织成一个系统,使心理学的面目大为改观,即从哲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科学。他坚决主张用客观的方法研究心理问题,这就是把心理学研究的权利从玄学家手中夺到科学家手中,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开拓了一条新的途径。冯特以为心理元素,简单的心理过程,只有两类:一类是感觉和意象(意象是感觉之后大脑内相应的局部兴奋引起的);另一类是情感。情感包括愉快和不愉快、兴奋和沉静、紧张和松驰,这就是冯特的情感三维学说(见情感两极性)。在复杂的心理过程中,他尤其重视统觉。认为统觉是表现心的意志性、主动性、统一性的作用。他把意识与视野相比,统觉是意识域的注视点,注视点是视野中最明晰之点。他这种对统觉的看法接近G.W.von莱布尼茨。其他心理学家(包括他的学生)认为冯特的"统觉"所包含的事实都可以归入注意或意志作用中,很少人沿用"统觉"这个概念。冯特还认为心理作用的基本问题是意志,意志的最初表现是反射动作;反射是有目的性的。有意识的意志是由反射逐步发展而来的,但并不是意志利用反射。因为反射本来就是意志作用。他认为情感是简单的意志作用;任何感觉或概念都带有情感;在这个程度内,感觉、观念也是初步的意志作用。冯特的心理学观点反映了从一种原子论的和分析的概念转到一种比较统一和有机的概念。他就是在这方面影响了德国心理学的发展的。他在莱比锡心理学实验室的基础上,逐渐创立了一个空前的国际心理学派──构造心理学。这个学派不仅是现代巨大的国际心理学派,而且在心理学的各个领域都作出了富有教益的理论和实验上的贡献。诸如对记忆、动机、意志行为、情感、情绪、语言、发音动作、手势语言等的研究,这些成果直到今天对教育、学习、训练也还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而冯特对视觉深度空间知觉的分析不仅丰富了心理学的内容,而且影响近百年来感知心理学的实验研究的发展,对生产、军事、医学、天文观察等的实际应用,也仍然有比较大的作用。此外,冯特在个性心理学上,探讨了素质、气质、性格等问题;在变态心理学上提出了意识的变态、幻觉、错觉、睡眠、催眠、梦、精神伤害等问题;在动物心理学上提出了"度的差异"的理论,批判了动物的理智说、反射说和本能说;在发展心理学上提出了感觉和情感的发展、感觉的质的差异、空间和时间表象的发展、言语的形成、想象的作用、游戏的起源和发展、悟性作用的完成等问题;在民族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上提出了集体意识、语言、神话、宗教、风俗、习惯的发展规律等问题。对这些领域中的问题,他不仅批判地分析了前人的论述,而且提出了个人的主张。这为以后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尊定了理论基础。但是,由于冯特的世界观倾向、宗教信仰、哲学观点以及当时思想潮流和科学条件等原因,给冯特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局限。这表现在:他的心理学的理论体系仍然没有脱离旧时代传统的影响,仍然把心理、精神、意识看作是静止的,看不见它的真正成长和消灭,看不见各方面的真正的互相联系。尽管他提出了似乎是一套完整的心理发展规律,可是却没有真正把握住心理的发展规律。因此,冯特的心理学体系到了20世纪初就逐渐发生了动摇,遭到了包括他的学生在内的不少人和不少学派的反对,很快地失去了他在心理学界的领导地位。未到冯特去世,他的学派就解体了。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